自从监国之后,官员们直接向他负责,上呈的都是启本,给皇帝的才叫奏本。礼部的启本上说,三日后三位国公回到京师,已经准备好郊迎事宜。户部说已在北平筹集了一些红薯土豆,准备运往甘肃一带种植。
大都督府的奏折抄本上,简要介绍了南方剿倭的情况。此时明军对付倭寇犹如砍瓜切菜,每战必胜,解救了不少被掳的人口。同时,沿海各地也在积极打造战船,以期海上击敌,防患于未然,而不是充当救火队。
不知不觉中过了差不多一个时辰,埋头看折子的朱标,被一阵脚步声打断,抬起了头。
“臣户部侍郎张度,参见太子殿下。”来人躬身施礼。
“张大人免礼。突然找你过来,孤有重要的事情交办。国家初立,百废待兴,从朝廷到地方行省、府、州县,各项工作都急需人才。本着为国举贤的初心,孤需要一份四十岁以下的官员名单。”朱标打起了官腔。
“臣谨遵太子教令。”张度虽不明所以,但答应的得很爽快。
“名单中要列明姓名、年龄、籍贯、现任官职,参加过科举考试的,要注明。先找在京的,各地方上的可以缓一缓。”朱标从桌上拿起一张纸,示意秦顺递给张度,嘴上继续说:“名单要按照这个形式填写,明白吗?”
张度从秦顺手里接过纸张一看,有些愣神。纸上的字分为横竖两行,横着的正是太子所说的各项内容,竖着的则是从1开始的一串数字。
张度稍加思索就明白了这张纸的意思,如果照此填写,各项内容一目了然,比起竖着写的,要好很多。他当即表示:“臣明白。”
“记得动作要快,两天后孤要看在京的官员名单。好了,下去吧。”
张度施礼告退,恰好御史中丞陈宁来了,二人点头示意,算是打了招呼。
“今日奉天门朝会,临濠民变的事情你也知道。陛下让孤选派官员去临濠查察。此事,孤认为应以御史台为首,陈中丞以为如何?”
“殿下明鉴。此次事件若果如朱来财所言,想必牵涉甚广,需派可靠之人前往。”陈宁实话实说。他对临濠民变中官员的行为颇为关注,马忠去叫他的时候,他正在写奏折请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