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想学文天祥?

大清的故事 云海瑞 2963 字 1个月前

而有些八旗子弟就说了:“皇上自比曹操是没有错,我大清现在正是猛将谋士都有了,但是当年无论曹操怎么对关羽,关羽还是过五关斩六将去了刘备那边了。”皇太极知道这是对洪承畴有意见的,他不慌不忙的说:“没错,三国演义是这样的,但是刘备对关羽是亲如手足,崇祯对他的大臣是什么光景呢?前有毛文龙,袁崇焕,后有祖大寿,洪承畴,他又是怎么对待的?”那个八旗贵族就不说话了,这样一来一回大家都明白了,皇太极是一定要劝降的。

既然方针定下来了,那就找人去劝降。可是劝降的人说了好话一大车,什么你降了吧,只要你降了什么荣华富贵美女啊,金票大大的说了好多,但是洪承畴不听对大明很是忠心说宁死不降,生是大明之臣,死是大明之鬼之类的。到后来洪承畴用绝食的办法,我不吃饭行了吧,这下子皇太极着急了,怎么办。野史相传皇太极让自己的妃子庄妃去看洪承畴,还将人参汤让洪承畴以为是毒酒喝了下去,洪承畴让庄妃感动的有点动摇的时候,皇太极派遣范文程去招降洪承畴,洪承畴一看是范文程张嘴便骂而且说的很难听,什么你这个清狗,你怎么见你老祖宗范仲淹之类的话。但是范文程并不答话,只跟他聊历史,聊各个朝代的开国君主怎么怎么像皇太极,当然了也聊了各个朝代的亡国之君怎么怎么像崇祯。

而在这一问一答中,屋顶上掉下来块灰尘,正好掉在了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怕污了衣服,急忙擦去。于是范文程抓到了这个细节,报告皇太极说此人不会死,皇太极问为什么如果他真是一心求死的话还会在意一个衣服是否脏吗。可见他虽然爱惜自己的名声但他更惜命。这样的人是不会死的。但是他需要一个台阶下,这个台阶只能是陛下你给他了。

于是皇太极亲自和他谈,当时的天气非常冷,洪承畴毕竟也挺大岁数了而且又好几天没吃饭就有点站不稳了,但是站不稳是站不稳就是誓死不跪,皇太极没有追究洪承畴傲慢无礼之罪,反而将身上的貂皮大衣脱了,披在了洪承畴的身上,说了一句:“洪先生。”这是将洪承畴当成了老师。我想这句话在崇祯那里他是无论如何也听不见的。不但这样皇太极还将自己的马匹让洪承畴骑自己为他牵马执鞭,可见皇太极也是拿捏人心的高手,这一套操作下来洪承畴是感动不已,于是跪地叩首表示归顺大清朝,为皇太极马首是瞻。从这个一刻起他知道了,明王朝的败亡是无可挽回,而清王朝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

洪承畴兵败的讯息传到明朝朝廷,崇祯帝以为洪承畴战死,设了十六坛哭祭之。不料在第九坛时,探子来报,说洪承畴降清了,于是撤收祭坛而去。可见崇祯跟皇太极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其实你祭坛不是给死人看的是给活人看的,洪承畴虽然投降了清朝但是你并不知道里面的原委,如果你继续纪念他说你虽然投降了清朝,但是你多年有功于我我该给你的还是会给你,说不定洪承畴知道后就像三国里面的徐庶徐元直一样,一言不发,因为他感觉对不起他可能就会在清朝那边一言不发,但是你崇祯这个小家子气的做法让其他人都看在了眼里,前有袁崇焕后有洪承畴,试问谁还会给你尽心尽力的卖命啊。怪不得洪承畴对皇太极感恩戴德说了一句“真龙太子”。

我们中国的文化有忠臣不事二主,良禽择木而栖。也有大丈夫宁折不弯,也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样的看似矛盾其实不矛盾的观点,其实我认为不要觉得矛盾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事实来做正确的决策也就对了。洪承畴投降了清朝看似前有誓死不降和后面的真龙天子是矛盾的其实一点都不矛盾,他应该是有如下几个对比的:

1. 崇祯的刻薄寡恩,吝啬多疑,忠臣为了大明朝尽心尽力,而崇祯却视他们为猪狗,随便屠杀,熊廷弼,袁崇焕的下场让他不寒而栗。而皇太极文韬武略是远在崇祯之上,他统帅的八旗大军也是战斗力爆表,大清的官员也是上下一心,同心同德,所以他的心不免的转向了清王朝。

2. 他是同清军和李自成的大顺军队和大明军队都有过接触的人,他清楚地知道李自成的流寇成不了什么大患,而明朝的内部早就在根上就已经烂透了,统一天下的肯定是皇太极的大清。

所以洪承畴最后投降了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