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当官的典范

大清的故事 云海瑞 3462 字 1个月前

要说最有名的不惧权贵的事儿,那得是雍正十一年的时候,李卫上书弹劾步军统领鄂尔奇违法乱纪、骄奢淫逸、扰乱百姓。你可能不知道鄂尔奇是谁,不过他哥可厉害啦,叫鄂尔泰。鄂尔泰?你说你也不了解?没关系,我给你讲讲。鄂尔泰,西林觉罗氏,字毅庵,满州镶蓝旗户部尚书兼步军统领,那可是比李卫还受雍正宠信的大臣呢,而且人家还是满洲大臣。李卫心里很清楚鄂尔泰和鄂尔奇的势力,可还是决定向雍正告发他。雍正特别欣赏李卫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为官风格,还曾经跟李卫说:“朝中大臣敢参奏这事的,也就只有你啦,干得好!”不过呢,他也告诉李卫说:“你对鄂尔奇的指责,通过我去说不太好,因为这样大家都能猜到是你告发的,毕竟你胆子最大。所以呀,你不如公开指参,这样名正言顺,多好!”这个雍正皇帝也真是的,自己不说,让李卫实名举报,真够坏的!

李卫这家伙可真是个急性子,一听到好事儿,立马就照做啦!皇上就让果亲王去查办。这一查,嘿,还真有这回事儿!不过念在鄂尔泰的功劳上,就宽大处理了,只是撤了鄂尔奇的职位。那李卫呢?皇上下旨让大臣们讨论讨论,给他升个级。李卫一听这消息,可急坏啦,那倔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心里想着:“合着这坏人都让我来当,我成您的枪啦!您倒是做了回和事佬,还专门给皇上上了个折子,说要收回成命,别给我晋级了,我可受不起!”皇上一看,不高兴了,嘿,你还跟朕耍起小性子啦?就把自己以前编辑的一本《悦心集》赏给李卫读,还让他写一份读后感。其实啊,就是想磨磨他这带刺儿的性子。

雍正这么宠幸李卫,就招来了不少官员的嫉妒。加上这个李卫啊,他粗人这人很粗鄙啊,官场的规矩他不讲称呼,上官没事,他就老高老李小王就这么胡叫,所以李卫这么一胡来老高老李。老王这么一呼叫,很多地方大员就很不爽,但是告状没用,甭管什么官员是吧?你往上告状,皇上直接就忽视了啊,对李卫的批评,皇上一概无视。甚至在朱批当中,皇上亲笔写李卫,粗率狂纵人所共知者,何必介意?朕取其操守廉洁,勇敢认事儿。李卫是个粗人,我知道是吧?这事儿大家都知道,地球人都知道,朕都不介意,你们介意个毛线呐!所以这帮大臣一看行了。人家就这么这么玩儿都行是吧?那得了,只好作罢。

从雍正重用李卫这件事儿上,就可以看出来,雍正朝唯才举贤的用人风格。哪怕是不同政见的大臣,雍正照样用,比如朱轼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清朝着名的史学家,他在朝的时候一直和群臣唱反调。比如火耗归公,他反对,但是雍正皇帝一直提拔他,任他为文华殿大学士,教育未来的这个皇帝弘历,另外呢,太原知府反对火耗归公,雍正皇帝马上提拔他当广西按察使,后来呢,成为巡抚。过去一说雍正用人,那基本上就说啊,雍正总是用他潜邸时代的旧臣,就他当雍亲王的时候,谁跟他关系好,他就用谁啊,其实真错怪他了。他是用了不少旧臣没错,但是也绝不抵触接受新人,只要你不是朋党,不跟我争皇位,不管政见如何不同基本能容纳。李卫,确实啊,非常幸运。乾隆上位之后,没有得到什么打击,那到了乾隆三年,因病去世,年51岁啊,乾隆帝按照总督礼下葬了李卫啊,谥号敏达。

但多年之后,乾隆南巡见这个西湖花神庙里立着李卫和妻妾的神像号湖山神位乾隆就不高兴了啊,最后命令撤像烧毁,所以幸亏李卫死的早啊,如果在他死之前被乾隆知道这件事儿,那不知道还能不能得善终啊?

办事能力强,不畏权贵和重视文化这三点是李卫能在雍正一朝一直受宠的原因,第一个不用说了,哪个当权者要的都是人才,没有人想要奴才的,就像当年的白崇禧说蒋介石用人只会用奴才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他的失败了,像我们的毛主席他用人就是谁有能力谁上无论这个人是什么样,典型的就是上将许世友,之前他是曾经跟主席对着干的,后来被主席的大度和能力所感动,成为了毛主席一辈子都信赖的将军,在主席的葬礼上只有他可以带枪进入,可见当时的地位。

不畏强权能做到的人是屈指可数,说实话对于强权,有的时候皇帝都有些不好办,因为有的时候必须保持某种的政治平衡,自己不方便出面。而李卫这样的角色是按照法律办事,所以他的不畏权贵不是自己仗着雍正的宠爱而恃宠而骄,而是真真正正的按规矩办事,就是按规矩办事这点,谁也说不出来个啥。最后重视文化,他的官是买来的,古代有句话叫卖官鬻爵,这在当时是合法的,他虽然读书不多,但是他知道文化的重要性,没有文化国家是难于发展,因此他会一直在学习,也会找其他的方法去学习。

雍正皇帝器重他正是因为他善于学习,并且懂得活学活用,并且将这些知识都运用到了工作中,懂得理论结合实际,最重要的就是他那持续学习的能力,我们现在人,有很多人大学毕业之后学习就停止了,这是不行的,持续学习对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持续学习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还能增强个人的竞争力,帮助个人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挑战。通过持续学习,个人可以不断提升自己,实现个人价值和成长。

因为李卫的这些品质才能让雍正皇帝对于李卫的赏识,正是对应了那句古话,英雄莫问出处,凡事最重要的不是多么好的出身,而是不断提升自身的整体素养,如果本身足够强大,总会遇到赏识自己的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