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郑秋雁和王掌柜前往陈家村,之所以带上规模庞大的商队,便是因为打算在太平县城里开设一家郑宝楼,商队携带的物资,则会成为郑宝楼的第一批货物。
郑宝楼往往会选择在开设人口集中的城市,因为只有城市才有足够的购买力,才能买得起郑宝楼的货物。
至于开在村子里……
“小姐。”
王掌柜沉吟着说道:“这恐怕有些不妥,陈家村人口加起来怕是连1000都没有,加上邻近的小河村,人口也不到三千,郑宝楼开设在这里,恐怕无利可图。”
“未必!”
郑秋雁却是持相反的意见:“陈家村人口虽少,但增长的极快,短短数月的功夫,便从500人口增长到了1000人口,发展潜力巨大。”
“可是……”
王掌柜皱眉道:“陈家村的村民可不富裕,我打听过陈家村村民的收入,除了少部分人之外,绝大多数人的收入也就一月500文钱,人口多的每月也就二三两银子,他们的收入除了填饱肚子之外,恐怕剩不下来多少了!”
郑宝楼主要面向的是城市里的富人,例如一些地主、武者之类的,这些人家里钱多,可以给郑宝楼带来足够的收入。
可若在开在陈家村的话……
陈家村的村民才刚刚吃饱饭,哪来的钱买郑宝楼的东西?
当然,郑宝楼也有粮食、食盐这些生活必需品售卖,可陈家村的人口数量,注定了这些货物卖不了多少。
“目前陈家村的村民的确手上没多少余钱,可以后呢?”
郑秋雁反问道:“陈家村如今有十数个武者,以后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加,光是这些武者,就能给郑宝楼带来不菲的收入,此外,陈家村的村民现在只有五百文钱一个月的收入,可王掌柜觉得,他们的收入会一直都是五百文吗?”
闻言,王掌柜陷入了沉思。
这段时间一直打探陈家村消息的他很清楚,陈家村的情况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数月之前,陈家村的村民连肚皮都填不饱,而在陈稻冒头之后,陈家村的村民吃上了饱饭,此后,更是吃饱饭的同时,还能额外获得500文钱一个月的收入。
按照这个逻辑推理下去,陈家村村民的收入,必然不会停留在500文钱。
因为只要了解陈家村的情况就会发现,陈稻一直都在有意识的带着村民们致富,由此也可以推断出,陈家村的村民收入必然会不断上涨。
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