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油贩:年收入约20两;
私塾先生:年收入20两;
奶妈(季节性):年收入24两;
伙夫:年收入20两;
屠户:年收入约36两;
自耕农:年收入约15两;
佃户:年收入约9.4两;
银匠:官匠,年收入43两;
衙门马夫:年收入40两;
书办:衙门记事员,年收入18两。
大家请注意,书办收入不如马夫,可见大明马政负担之重。时称“江南之患粮为最,河北之患马为最。”
北方地区因为养马而破产的农户不计其数,最终引发了正德年间,直隶霸州文安县人刘六等人起义,朝廷用了三年时间方才平定。
好日子总是短暂的,到了明朝中后期,形势急转直下,大部分百姓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
起初,大明方面对于塞国大量进口棉花,是持欢迎态度的。但随着塞国的低价布匹,和各种衣物开始向大明市场倾销,大明的士绅开始回过味来了。
按说矛盾早就该爆发了,可为何一直这么平静?
还多亏大明没有彻底禁海,这使的大明被挤出来的产量开始流向日本、朝鲜和西洋等国。
要知道松江府一年布匹产量达到了一千五百万匹以上,产值约750万两,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二。
即便如此,松江府的布匹生产成本也要高于塞国,但其实双方的成本差距没那么大。
因为塞国的陶氏纺纱机和陶氏织布机早就卖到了大明,人家是生产机器的,不可能有钱不赚。
除了蒸汽机、印钞机等之类的大国重器,塞国对大明禁售的产品并不算多。
当然,前两年连蒸汽机也解禁了,只不过卖给大明的蒸汽机都是傻大粗笨的燃煤机器,效率差些,故障率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