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唔......多少有点讨好型人格

崇祯太子 无原盒 2281 字 26天前

“此间仅你我二人,有话直说便是,莫要学他们搞那些揣测上意的伎俩。”

“回禀殿下,依臣之见,我大明之所以退守江南,究其根源无外乎朝中党争和国库空虚。”

“哦?朝中党争是个什么说法?国库空虚又是个什么说法?”

原本,朱慈烺是想用那个问题将李永茂引到别处的,可当其人竟真将大明两大弊端一五一十地说出来时,他却也难免想听听真正的“本地人”会持有何种看法。

半晌之后,李永茂终于将自己的看法全盘托出,而朱慈烺则皱着眉头坐在主位上一言不发,似是正在沉思,又似是因惊愕而忘了做出反应。

他对这段历史的认知大多来源于后世的史学家,那时有关大明的诸多材料虽在某些人的刻意篡改之下面目全非,但在民智大开的年月里却也还是通过蛛丝马迹对真正的有了一定的还原。

而朱慈烺之所以惊讶到忘了给出反应,却恰恰是因为李永茂的说法竟与后世认知有着极大的相同。

在这位李部堂看来,党争的本质乃是各地因江浙在经济上一家独大而妄图排除异己、独掌朝政所致;国库空虚则是因当年张居正重银废钱所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李永茂自是说不出资产阶级攫取权利这种话,他自也不知什么叫铸币权拱手让人。

但这却不妨碍朱慈烺能够听懂他的意思,更因这番话而对他这个做事犹犹豫豫不甚果决的封疆大吏改变看法。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李部堂所言真可谓一针见血,直至要害。”

呼~~~~~~~~。

闻得太子殿下不吝言辞的夸奖,李永茂终于在心中长长舒了一口气。

能说出这番话,李永茂堪称是担了天大的风险,可若对太子殿下无有些把握,他又怎会冒着举家破灭的风险在这般场合说这些?

的确,在最初领兵抵达杭州的那几日,他的确因太子殿下的冷落而于心中有些怨气。

说到底在那般时节,能被太子殿下派出去围剿尼堪所部的皆能称得腹心,而似他一般被留在杭州虚弄混日的却是多少存了些提防。

不过李永茂终不似东林那些人一般稍有不遂便得处心积虑加以报复,他心里虽是觉得太子殿下对他有些疏远,但还是尽心竭力完成了辅助方国安所部守住杭州的任务。

可当那夜太子殿下将那般重任交托之时,一切却都发生了改变。

先前的刻意疏远便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保护,而之后委以守御杭州之任则是明打明的信重。

其实这些日子李永茂也曾在心中分析过这一系列变故的内在动因,思量数番之后,他终还是认为这一切的根源乃是由于自己曾做过马士英的下属。

试想,在那般节里,自身实力于杭州并不占优势的太子殿下如何会真正依重潜在的敌人?

想明白这些之后,李永茂虽不知太子殿下是在何时确定了他的忠诚,但士为知己者死,殿下屡次以重任相托,他又怎会因顾惜己身而以虚言相欺?

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太子殿下只在听到这番肺腑之言后略略思量了一阵便又将话头扯到了别处,竟是半点再深谈下去的意思都没有。

如此情形却也不由让早已做足了心理建设的李永茂有些一拳落在空处的感觉。

“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朝之火器弊端颇多,临阵只发一二便不必说了,竟还有不少兵卒因自家火器炸膛而伤,此等情形兵卒又怎能安心作战?”

“殿下的意思是命臣杜绝这些弊端?”

闻得太子殿下之言,李永茂虽还因先前的几句而有些缓不过气来,但他还是明白了里面的中心思想。

实际上作为一个带过兵的封臣,他对这些事情也非一无所知,只不过在他看来似士卒临阵不敢用命、火器军械铸造粗糙这些皆为表象,所以也就不曾在先前的回答之中涉及半分了。

“这只是细枝末节,若只为此,遣些御使差人时刻盯着便是,又如何用得到先生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