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陛下英明

崇祯太子 无原盒 2373 字 1个月前

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此时他便是磨破嘴皮子,认为他是在以此立威的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

与其徒费口舌,倒不如让事实去证明他是真不想再让百姓因战乱而受苦了。

“臣等领旨。”

随着一众臣子伏地领旨,笑容便又回到了朱慈烺面上,可当他正打算再说些什么时,却见王应熊率先站了出来。

“陛下怜惜百姓,实有上古圣君之风,”说着,王老督师便躬身拜了一拜,待将身子直起才又接着说道:“恰好今日遇上了,臣便想将湖南屯田之事细细禀报一番。”

湖南屯田?

眼见王应熊这毫无头尾的一句,堂中武将却都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只是这地方终还有一个樊一蘅,他们二人地位、资历皆都相仿,自也能明白这句话的真正用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启禀陛下,老臣听闻李将军等部在湖南屯垦,却不晓得具体成效到底如何,正好王制台要将详情报予陛下,却也能让老臣好好借鉴一番。”

他们都是能领兵打仗的文臣,自然晓得军纪这东西易松难紧。

可与此同时他们也晓得,陛下的这番话很可能会让军将们以为是在立威,反倒对皇命本身不太在意。

所以当王应熊用湖南屯垦证明陛下真心爱民之时,一直想要严一严军纪却无从下手的樊一蘅自会打上一番配合。

“行,既然你们一个想说,一个想听,那朕也听听湖南的情况吧。”

“回禀陛下,李将军等部入湘之时多有家眷流民跟随,再加上裁撤下来的老弱,拢共有三十六万.............”

随着王应熊的话语声,在无主之地上安置百姓的全部过程便呈现在了所有人脑海之中。

而当军将们都惊讶于陛下对百姓们的慷慨之时,他们自然也就明白了“休怪军法无情”并非只是为了立威。

“.............按着陛下之命并未强行推广红薯、土豆、玉米,只是在各县都略略种了一点,离开湖南时臣让人挖出过一些土豆,大的却已有小儿拳头那么大了。”

“嗯,干得不错,那东西一亩能出三.....两三千斤,再配上些其他吃食当也能让百姓们糊口了。”

什么叫种族天赋?

就是不管你是不是从事这个行业,都会本能地对此行当颇感兴趣。

待那声“两三千斤”入耳,包括樊一蘅在内的所有人却都直接愣在了原地。

“哦,对了,还有育种的事,今年收获时王爱卿就组些人手,将那长的好的全都留下当种子,如此反复几年,想来产量当还是再高上一些。”

“老臣领旨。”

莫看朱慈烺平素里都是在领兵打仗,但他对农业的重视却远胜其他。

他很清楚,形成明末乱局的原因有千般万种,但吃不饱却是让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的根源之一。

恰好此时似玉米、土豆、红薯这些高产作物已传入大明有些年头,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其种植范围才还小的可怜。

所以当他决定于湖南屯垦之后,这三样便理所当然成了长期种植的对象。

可以想见,在气温逐渐回暖和高产作物的普及之下,用不了几年大明百姓便能得以温饱。

届时因战乱而锐减的人口不但能快速恢复,大明的国力势必也会远超汉唐,而那个鞑子因时、因势而得的盛世自也得冠上他靖武的名头。

话说到这里,本当该到了诸臣告退、陛下歇息的环节,只是前面那个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樊、王二人却怎么也说不出那句“老臣告退”。

“怎的?还有事要说?”

眼见各人面上的表情,朱慈烺便知还有未尽之言,待听他这一问,两个总督却在对视一眼后将视线投到了向仁生身上。

很明显,谁来禀报此事,谁便能率先影响陛下,可他们两人之间的龌龊也只是因公务而生,却非真有什么私仇。

更何况,此番禀报的分寸着实也难拿捏了些,所以他们便颇有默契的将这任务丢给了处在中立位置的天子“钦差”。

“启禀陛下,张献忠所部已经弃了重庆,您来之前我等正在商议该不该出兵占了此城。”

“哦?议出结果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