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有一事却得请陛下明鉴

崇祯太子 无原盒 2310 字 1个月前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只是这路与路之间终还是有所不同。

似在平原地带,你踩踩我踩踩,经年累月之下平出一条康庄大道总不是什么难事,可换到川中周遭的崇山峻岭之间,这路也只能是条歪扭七八、弯弯绕绕的羊肠小道。

于寻常来说,这等小道的存在也只是为了“有路”而已。

若无不得不走的理由,绝大多数人的首选当还是由水路入川。

可这三两个月内,先是清军由金牛道入了川中,其后又是一追一逃直往北向。

待到清、西两军于此间一番纠缠,又是明军紧随清军之后一头扎入了这条古道之中。

论及通行人数,大抵要比近几百年的总和还要多些。

不过话说回来,似这等古道多是沿着山边开凿而成,九步一弯、十步一拐却也是情理之中。

而在此等情形之下,身为追击一方的明军不仅要面对道路的艰难,更还得时刻提防可能存在的埋伏和陷阱。

其通行速度自也就远远低于朱慈烺所料。

于他原本的想法中,在没有得到汉中的真实情况之前便得尽量避免与清军进行不必要的交战。

由此,他不但在换俘的一日之后才命宿卫中军开拔北上,更还一再严令压着速度,注意与清军之间的距离。

一来汉中情况不明,他们这里若贸然行事总难免添了变数;二来金牛道内还有几座关卡,引得鞑子注意便等于给自家添了难度。

按着常理来说,这本也是稳妥之举。

可谁曾想,那时的金牛道内已然一片狼藉,哪怕宿卫中军皆都是体能、耐力过人之辈,但面对路上那杂七杂八的事物,行军的速度还是远远低于预期。

如此一来,在豪格退入七盘关的三日之后,向仁生与刘文秀才领着大军前锋摸到了关外十多里处。

“这关不好过啊。”

看着远处的七盘关,隐于山林之中的向仁生不由感慨了一句。

老实讲,他于军略之上虽非一窍不通,但碍着出身与从军年限却也只是个寻常百户的水平而已。

只是这七盘关建得实在太有特点,似他这等因着忠诚才坐稳了宿卫中军统兵官的却也能看出其中门道。

这七盘关位处终止铺东北三十里处,乃是一座隔开川陕的重要关隘。

此关修在一座东高西低的山梁上,其南乃是个漏斗状的山谷死路,其北则是林木茂密的重重山峦。

若有人马自东而来,处在低位的七盘关便得落在敌军压制之下,可要是有人马自西而来,那么处在高位的七盘关却有了天堑一般的效能。

很明显,这等布置防的就是自川中过来的人马,向仁生的叹息自也算是情理之中。

“嗯,此关专为抵御川中而设,若无特别之法自难过得,”对于向仁生的感慨,刘文秀自是应承了一番,只是这话音才落他却将话锋转了一转:“不过梅将军那里似有不少火炮,若能得其相助,破了此关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对于刘文秀的说法,向仁生倒也认可。

只是身为前锋若总等着后面的增援,那这前锋之名却也有些白担,所以对方话音落下之后他也不过点了点头便将注意力再次放到了七盘关周遭。

刘文秀能挺过这么多年的大浪淘沙,其人自然是农民军里最为出众的那一批,待见到向仁生这等反应之后,他甚至都不需思量便能猜到对方心中所想,随即却也一言不发静静等在了原地。

到了这等时节,于情于理他自只有归明这一条路可走,但这么多年下来,他也知道融入一个新团体的难处,哪怕朱慈烺已对他表现出了极大的信重,他这等人物却也不会在向仁生面前表现太过。

说到底,才归了皇叔麾下的孔明也曾遭过排挤,更何况他还搞过诈降这等事情,若不低调一些,谁晓得能不能在大明立足。

“文秀,若派上一队人马自北面的山林潜入关内............”

“这个.........当是有些难度。”

老实讲,张献忠虽在川中建了政权,但对内里的平原地带都不敢说是完全掌控,对这七盘关的了解自也与向仁生停留在同一水平。

只是于这等位置远远看去,那座山岭不但植被茂密,其坡度更是夸张到了一定程度。

若有三五人从这里潜入关内倒也不是难事,可要是想凭此打开关口却也有些异想天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