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述站在偏殿的一角,目光微凝,眉心隐有不安。他一袭青衫,肩上略显疲惫,但眸中却无半分怯意,反而透出几分沉毅。他知道,白起即将遭受众权臣的联手打压,而若不设法回天,这位大将军的仕途怕是难逃厄运。张述暗自咬紧牙关,心中却愈发冷静:此刻,或许正是他一展谋略之机。
他瞥见朝堂正中的李赫,衣冠楚楚,目光如电,隐含杀机。李赫这位秦国的重臣,目睹白起战功赫赫,心中不免暗忌,早已联络他人,试图将白起从权力中心推离。其他大臣虽未明言,但彼此默契早已形成,若张述今日不出手,白起的未来便将灰暗无比。
此刻的张述心中已定下计策。他缓缓走出偏殿,迎上了那位正在与一名使臣耳语的魏王使者——正是张述早年旧识,魏国名将庞鼐。张述几步靠近,微笑施礼:“庞将军,别来无恙。”
庞鼐见状,微微一怔,随即回礼,神情微带讶异:“张兄,想不到今日竟在秦国相逢。”张述点头,随即低声言道:“将军今次来咸阳,莫非也有他国之命?”
庞鼐神色一凝,瞬间明白了张述的意图。张述以微不可察的语调继续道:“秦国局势复杂,若能巧妙使之内耗,魏国或可坐观其利。”两人交换眼神,彼此会意。
次日的朝堂之上,张述与李赫等权臣展开一场无声的博弈。李赫伫立在殿中央,扬声道:“大将军虽有战功,但战场之外亦有责任。以今日情势而论,恐不宜再任其为秦国栋梁之职!”此话一出,众臣随声附和,殿中一时喧然。
张述缓步上前,面容沉静,语气却铿锵:“李大人此言不妥。大将军白起功勋卓着,正值壮年,为何要削其权位?莫非要让秦国敌寇乘机而入?”他双眼微眯,环视众人,言辞中透出丝丝威压。
李赫见状不慌不忙,冷冷一笑:“秦国大业,不在一人。若将军犯下过失,岂能因其战功而姑息?”他目光如刃,似乎欲将张述的辩辞一一斩断。然而张述早有准备,他扬声道:“李大人恐是有所不知,大将军在前线忍辱负重,几欲殒身于敌手,其忠心天地可鉴。今朝欲斩其职,是否稍嫌偏激?”他话音刚落,殿上顿时鸦雀无声,众人暗自思忖,似乎张述之言颇有几分道理。
随即,张述掏出一封密信,高声道:“此信乃魏王所赠。魏国使者亦言,若白将军退位,魏国将趁秦之危!”此言一出,众臣尽皆哑然,眼中皆带惊疑。
张述借魏国的压力,使众臣心中微生忌惮。几名年长的大臣相视一眼,隐约觉得此事不可草率决断。毕竟,若白起之位动摇,秦国的防线势必受到动荡,而魏国随时可能趁虚而入,这对秦国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李赫虽心中不甘,但见大势已转,最终不得不冷冷说道:“张述之言虽有道理,但仍需谨慎。既然魏王使者如此表态,便暂且按下议题,再作详议。”说罢,拂袖而去,心中暗暗愤恨。
张述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这一番“回天之力”的权谋斗争,终于为白起赢得了一线生机。而他心中明白,这不过是斗争的第一步,要想彻底稳固白起的地位,还需加紧布局。
日暮时分,张述步出朝堂,遥望远方的咸阳宫,心中浮现出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深知,今日虽暂时化解了白起的危机,但这朝堂之争,实乃危机四伏,稍有不慎便会落入险境。而更让他不安的是,他已感到自己与白起的命运渐行渐远,这股力量甚至在慢慢脱离他的掌控。
夜色深沉,张述独坐案前,手持长卷,目光深邃而平静。案上烛火摇曳,映照出他俊朗而隐忍的面容。他深思片刻,提笔写下一行字:“一将之位,非终生之靠。唯智可久,唯谋可成。”这寥寥数语,却仿佛昭示着他未来的抉择。
张述放下笔,闭目长叹一声。他明白,未来之路,可能已不再由白起一人主宰,而自己亦须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这一刻,他不仅是在为白起谋划,更是在为秦国、为自己谋划未来的路途。
东风未至,夜雨如帘,灰蒙蒙的薄雾笼罩着整个咸阳城,似乎将城中的一切藏匿于暗影之中。宫廷中的气氛愈发凝滞,朝堂上沉默不语的权臣们正如这弥漫的雾气,将压抑的氛围层层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