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开设天下兵马大元帅府

汴夏 李火韦 1770 字 1个月前

他不禁扫视了一眼殿下,众大臣跪在地上,低着头,看不见脸上的表情。

赵桓看在眼中,内心再叹一口气,落寞道:“朕知道了。”说完,再也不提离京的事。

张邦昌与诸大臣这才松了口气,本来压抑的气氛莫名变得轻松起来。

何栗与孙傅跪在一起,相互侧首看了一眼,眼中流露一丝惋惜,但终是未出言反对。

何栗思量了一会,忍不住又抬头奏道:“陛下既然决定坚守汴京,实乃社稷之福、百官之福。不过,臣以为单凭京中禁军的力量已经不足以自守。陛下当速速下旨,再令天下勤王之兵火速入京。亡羊补牢,未为晚矣!臣与陛下只须固守待援,待天下兵马齐集京师,或可寻找灭敌之机。”

如果按照现代的观念去看,征召天下兵马实际上就是全国总动员。

先前赵桓听信耿南仲之言,撤回天下兵马勤王之诏,故当金兵围城以来,只有周边几个道府闻讯率军前来支援,如胡直孺、张叔夜的治所无不毗邻汴京,而广大的两淮、浙东、闽越、湖广、西川等地均无军驰援,亦导致守卫汴京的兵源不足,声势不够浩大,影响了士气。

赵桓此时已经察觉这一弊端,何栗再次启奏征召天下兵马,他由不得不重视,征询问道:“何卿所言有理,不知卿有何安排?”

何栗于是上谏,劝赵桓公开下诏召集天下兵马入京,又劝赵桓重新启用李纲。

先前赵桓金口玉言李纲就地安置,不允许他进京,如今时势相迫,赵桓早已改变了想法,何栗所言无不准奏。

何栗见赵桓改变了心意,亦受到鼓舞,接着奏道:“天下兵马纷纭,须得有人统帅。陛下当下旨准开天下兵马大元帅府,统领天下兵马进京卫援。臣认为一旦开设大元帅府,当以亲王担纲元戎。如今只有康王构与信王榛身在京外,陛下可诏令康王为大元帅、信王为副元帅,共领天下兵马。”

开设天下兵马大元帅府乃是正途,赵桓没理由反对,但他忽然听见赵构与赵榛二位弟弟的名字,心头莫名产生一股恼意。面对金人围城,赵构也打过小算盘,但如今他已经再次出使金营去了,赵桓对他的恼意逐渐平息了。而这信王赵榛,挖空心思要逃出城去,还被他得逞了,自己本想治他一治,却始终没有机会,实在窝火。

想到这位弟弟所作所为,赵桓哪里愿意把天下兵马副元帅职位赏给赵榛,摆摆手,道:“开设天下兵马大元帅府乃祖宗惯例,朕无意见。不过信王年岁尚小,不堪重用,只着康王开大元帅府,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赵桓的意思并不违背例制,何栗也就不再坚持己见。

君相无隙,何栗便循赵桓的旨意,当堂制作好圣旨,先用了相印,再由赵桓加盖皇帝之宝。

赵桓又询问由谁将圣旨宣谕给赵构,耿南仲推荐刑部尚书王云。此人曾与赵榛在郑州城外相遇,后在草亭中被秦桧掌掴。醉心与金国和议,与耿南仲乃一丘之貉。

赵桓抬头一看,王云也在殿内。此人自宋金开战以来担任和谈使节,往来金营,熟悉北地交通,与金人稔熟,如果遇到金兵阻拦容易脱身,是个合适的人选。赵桓便点头认可了,王云慌不迭出列领旨,至此开设天下兵马大元帅府这一桩大事算是定了。

经此环节,赵桓胸臆逐渐得以舒缓,暂将南城被攻破的烦恼置于一旁,忽然想起来一件事,急忙道:“太上皇尚在龙德宫,无异于置身虎口。王宗濋你速速将太上皇迎入宫内。”

王宗濋因上奏军情,此时也在殿内,听到赵桓下旨,赶紧接旨,然后火速出宫办理。

众大臣只当赵桓出于孝道为赵佶人身安危考虑,没有多想,无不交口称赞圣上孝心可嘉,为天下楷模。

赵桓也不去多说,见众大臣无事,勉强打起精神勉励一番,让众大臣务必坚持守御,既要防备金人乘势攻打内城,又要防备内城不良之人借机生乱,便黯然失色地挥手令众大臣退朝,只留下耿南仲与王云二人未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