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父子心结(一)

汴夏 李火韦 1300 字 1个月前

赵佶看在眼中,情知说错话了,惹赵桓生悔,于是自言自语道:“普天之下,哪有什么地方能比得上汴京安全?汴京如果不保,又能去何方?”

这话与赵佶先前向赵芙金解释不离开汴京的理由如出一辙,此时刻意再提一遍,意在替赵桓解开心结,以免他陷入情绪中不能自已。

果然,赵桓听了这话,心头好受一些,叹了一口气,道:“父皇明鉴,朕坐拥汴京城尚且不敌,就算出了城又如何是金寇的对手?”

这话也是实话。

哪怕赵桓逃出汴京,在金人铁骑面前,又能挣扎到几时?最终只怕都是徒劳,还不如现在这般省事。

赵佶又宽慰几句,再提起一桩事,问道:“老拙听说汴京陷落后,金军左右元帅本只要我前往青城诣营,怎么后来改成官家亲自前往?”

之前赵桓与金人商议投降之事时,粘罕、斡离不出言,要赵佶赴青城献降表,意在将赵佶扣为人质,孰料赵桓主动提出可亲身前往,出乎二酋首意料。

不过,赵佶这话正说中赵桓疑忌之处。

赵桓之所以亲赴青城,并非多么慷慨果敢,而是生怕赵佶与金人串通一气,暗暗以他为筹码,将赵桓卖给金人,换赵佶富贵如初。

去年(宣和七年,公元1126年)十月,粘罕、斡离不率军南侵,赵佶为推卸责任,将皇位匆匆传给赵桓。

那时,赵佶一贯偏爱郓王赵楷,一路栽培,完全当作接班人培养。

赵桓虽身为皇太子,但太子之位看起来可能随时被废,一直战战兢兢,唯恐出了纰漏。

孰料天命难料,赵佶为避兵祸,仓皇逃命,临行前将皇位传给赵桓,这才没赵楷何事。

赵桓有惊无险登基称帝,即位后始终记着这些往事,心中耿耿于怀。

再说赵佶将皇位传给赵桓后,一路逃离汴京。

今年年初他逃到镇江后,此地远离中原战场,没有战事,赵佶变得从容起来,忍不住又惦记自己的皇位,于是让各地官员都来镇江觐见,几乎将镇江重作为一个朝廷。

汴京朝中多是赵佶的老臣,像蔡京、童贯这些人,对赵佶忠心耿耿。

赵桓刚刚即位,这些人仍将赵佶看作皇帝,不把赵桓当回事,甚至一度传闻,等时局稳定了,赵佶还将重新登基。

这是赵桓的另一桩心事。

前文中曾提到,赵桓心心念念赵佶做了过火的事,对赵佶很有意见,便是指此事。

孰料后来赵桓在李纲等主战派大臣辅佐下,打退了金兵,进而稳定局势。

赵桓虽然性格懦弱,但也有政治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