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更易

南陈帝业 擅长装死 1583 字 29天前

进入太常寺,陈伯宗见了太常寺下属的太史、太乐等部门的官长,各自赐了些布匹,以为激励。

这些末流的职事官,本是无缘得见天颜的,今日却忽而得受天子召见,更得了些钱帛赐物,其心中荣喜不必多言。

作秀已罢,陈伯宗只留了太常卿江总、(四品)国子博士沈洙、太医令许智藏在堂。

梁制,太常统国子学,有祭酒一人,博士二人,助教十人,太学博士八人。

自东晋以来,国子学学生多为大家子弟,梁武帝因之置五馆隶于国子学下,不限门第,于是有梁一代,寒门之士,稍得出头之机。

陈因梁制,天嘉初年复置国子学召官宦子弟入学,至天嘉五年(564年),陈蒨因陈伯宗之谏,变旧国子学,复置太学于其下,专纳州郡有学之士。

制度虽易,而官长未变。

现今领着国子祭酒一职的,是任职都官尚书的周弘正,都官尚书主管刑狱,事务颇多,是以国子学实际上是由沈洙这个二把手在打理。

先同江总了解了现今太常寺的大致情形,陈伯宗便舍了官职更次的许智藏,先问沈洙道。

“沈公,天下学政现今如何?我都中有学生几人?州郡有学生几人?天下有学者几人?”

沈洙显是有所准备,他镇定道。

“禀陛下。国学之官现领国子学、太学二学。”

“国子学生多官宦子,现有学生四十人,太学生则半出寒门,其人为州郡所推,现有学生百二十人。”

“通计之,我都中有学生百六十人矣。”

“文皇以太学领州郡之学,令州郡皆置学校,纳境中求学之士,郡学每岁推课业出众之数人入州学,州学每岁亦推若干才能之士入太学。”

“州郡之学,早在晋宋世便废,文皇复置,现只草具规模,因而现今都中之太学生,才能未具,多充数耳。”

沈洙颇有些古之儒人的风骨,也不掩饰,直道出了现今太学生才不堪用的状况。

他看向陈伯宗,本想应当受些问责,却只见皇帝面色不动,只轻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言语。

陈伯宗心内对办教育一事并不焦急,他知晓这是细水长流的水磨工夫。

他静静看向沈洙,听他继续道。

“今我国土之中,直隶十郡,淮南五州二十七郡,江南福、江、湘、郢四州二十三郡,凡九州六十郡,学校皆已粗备。”

“岭南之广、桂二州,亦有学校已在筹备之中。”

“臣粗计州郡学生之数,大抵有州学生三百余人,郡学生一千三百余人。”

“合此二数,我境中在校之学生,数在一千八百。”

陈伯宗在心中暗自点了点头,知识阶层在古今人口中的占比,其实并没有人们感知中的那么大。

两汉办学最盛之时,天下学生不过十万之数,其时天下人口已有四五千万,其情势可见一斑。

他又听沈洙道。

“前梁文学之盛在于大同年时,其时天下承平,江表安定,梁帝与诸王雅好文学,江南之治学者可二三万数,规模不让元嘉之世。”

“侯景乱起,天下学士,丧于兵戈者,十之八九,臣私计之,今国中治儒学者,当不足四千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