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商业火箭回收公司

垂直回收不能在地上撞碎,火箭发动机要持续提供动力,所以要在大范围内改变推力,还要让推力配合推进剂消耗做动态调整。

最后,火箭着陆时,虽然速度已经很慢,但还是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着陆缓冲装置也非常关键,必须能防止倾倒、保护火箭结构,同时不怕火箭发动机喷出的高温燃气。

这些技术都和GNC系统有非常大的关系。

“我们投资2亿能拿到多少股份?”郭远问道。

“35%。”

“这家公司的估值这么高吗?”郭远眉头一皱问道。

“老板,您有所不知,国内能做火箭升空的公司一只手就能数出来,有一些成就的除了zk宇航就是他们了。”

“别提zk宇航了,这家2018年成立的到现在有5年时间了,除了航模,他们造过真火箭吗?”郭远忍不住吐槽道。

“老板,有一说一,zk宇航人家真的造过火箭,是固体火箭“力箭一号”。

但固体火箭的指标有上限,用固体发动机上测试完整的回收技术,就像测试一辆轿车运货的能力,想和卡车对比,就算勉强追上,也不会有人真为技术付钱。”王辉说道。

郭远点了点头,任何国家造可回收火箭,都不是为了回收而回收,首要目的必然是节约发射成本。

从发展潜力、成本压缩空间方面看,液体火箭完全压倒固体火箭。

先看发展潜力,固体火箭燃料是预装在火箭里的,造出来的火箭要按全部发射重量运输到发射场地,再竖起来,这就决定了固体火箭不可能太大,起飞重量一般只有几十吨,个别能到一百多吨。

而液体火箭可以先把火箭本身竖起来,再到发射工位上加注燃料,所以起飞重量能做到几千吨甚至上万吨。

再看成本,液体燃料的比冲比明显超过固体,燃料综合成本只有固体的1/30。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果真的实现了回收,液体火箭经过检修维护,只需要加注燃料就能实现完全重复使用。

而固体火箭回收之后,处理要麻烦的多,火箭装药也要重新加工。

米国航天飞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做过几十次固体助推器伞降回收再利用,但经济效益并不好,证明没必要开发固体火箭的回收技术。

而且经过行业前辈马斯克的验证,可以说液体复用火箭是商业航天长期发展战略的唯一正确答案。 素糖书屋

zk宇航公司之前的固体火箭无论造得好不好,都不能拿来发展可回收技术,就连他们自己,也一直把希望寄托在还没造出来的液体火箭上既然固体火箭搞回收没意义。

至于说zk宇航公司为什么要坚持开发一款将来未必用得上的固体火箭?

十有八九是为了因为向投资方证明自己的实力。

“飞空航天在做液体火箭相关的研究吗?”郭远问道。

“在做,而且已经烧了很多钱了,所以才会出现资金缺口,急需要融资。”

郭远闻言有些惊讶,液体火箭虽然好用,但技术门槛比固体高出一大截。

很多商业航天公司不敢一上来就冒险搞液体项目,避免项目周期拉太长,影响融资和现金流。

具体来说,固体火箭的零部件数量只有几万、十几万个,液体火箭有几十、上百万个,零部件数量差了四五倍,三维空间内的复杂度差了几十倍。

这落实到研发、生产上,就意味着分工更细,流程管理更复杂,一旦出现总体问题,更难排查失误。

考虑到国内的供应链情况,零部件供应商数量多了很难协调,目前国内航天供应链高度依赖体制内企业做配套,生产企业配合市场的意识很差,航天企业根本享受不到甲方的被服务待遇。

考虑到这些困难,国内商业航天企业开发火箭的时候,通常会先做一款能用的固体型号,证明自身实力,证明自己有资格享受政府额外配套的协调能力,再融资开发液体火箭型号。

像飞空航天这样的愣头青很少见了啊!

不过正因如此,郭远越发对飞空航天有兴趣了,他直接拍板做了决定:“王总,这个项目我们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