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对地方的治理,从来都是一件复杂又麻烦的事情。
秦和西汉早期,准确的说,商鞅变法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央对地方有绝对的控制力,国家机器能调动的资源非常恐怖,甚至汉武帝时期可以将一些豪强随意迁移。
但是后来,东汉时期,特别是魏晋时期,士族、豪强不断做大,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国家掌控在几个大家族手里,偏偏这些人还不争气。
小主,
五胡乱华时期,异族掌控着军队力量,汉人大族们只是他们的包税官,替他们管理百姓。
一直到北魏冯太后的改革,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俸禄制这一系列改革举措,才让中央对基层有了一定的掌控能力,建立起了新的制度。从这个角度上看,后来的孝文帝改革也是在她的基础上。
当然,后来的宇文泰,才是真正意义上靠着制度改革,以贫瘠的关中地区,击败数倍于己方的北齐高氏。
从某种角度上说,宇文泰的能力,在当时都算是独一档的,隋、唐都是在宇文泰改革的基础上崛起,掌控天天下的还是当年的关陇集团。
当然,到了晚唐,又是另外一种局面。安史之乱后,河北实现了自治,其余地区也有很多藩镇是武夫当道。
武夫当道的结果就是,中央对地方的治理水平又倒退了。很多武将兼任节度使、刺史之位,他们对地方的治理就比较简单了。
好一点的节帅,会任命一些有能力的文官担任节度副使、节度判官,节度掌书记这些职务,来治理地方,但是真正掌握权力的还是武将。
简单粗暴一点的,直接摊派一个数字给手下的军头,让他们再摊派下去。最差的就是秦宗权、李罕之这样的,多养些兵马,然后需要粮食的时候再去抢掠。
所以,如今的地方治理,其实已经退步了不少,全看各地节度使的能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