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杨云三人之外,蓉姐和小昱每天也都非常忙。
她们要负责往返与周围各个富庶府县,采购石料木料、稻米谷种,回来为难民们盖房建屋和施粥。
虽然大部分体力活,都有豹子头招募来的壮丁们负责干。
但是她们每天一趟趟往返于各个府县之间,有时候一天就要跑四个县。
这无休止的折腾,也令她们都疲惫不堪,每天脸上都写满疲态。
当然,虽然大家都累得身心俱疲,但是看着桑云县一天天发展壮大起来,自然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自豪和喜悦。
……
这日,深夜时分。
杨云和司马伦正在县衙内,规划着返乡难民们的耕种计划。
杨云打算在桑云县实施公社制度,二十户百姓为一社,共同承包一片田亩。
像是耕牛、水车之类比较稀缺的农械,便可以每社或每两社共同使用,确保所有农械都能发挥出最大价值。
但是实施公社制度,百姓们和其他人一起种地,便难免会生出偷懒的心思。
毕竟他们脚下耕种的地不再单纯属于自己,而是属于集体。
自己多干一些也是如此,少干一些也是如此,那谁还愿意多出力?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杨云便又推行了私有田和优劣制。
每个人在完成公有田的任务之后,便可以去耕种自己的私有田。
公有田的面积比所有私有田加在一起多出一倍,私有田所得的粮食,全都归个人所有。
但是,如果公有田的粮食产量反而不及私有田,那么私有田所得的粮食便要全部充公。
这种恩威并施的制度,可以有效地警醒各社的农民,防止他们只顾着自家的私有田,而忽略了朝廷的公有田。
并且每年秋收之后,全县各社的公有田产量,都要统计起来进行考核。
排名倒数五十个农社,每一名社员要各拨出半亩私有田,交给排名前五十的农社来年进行耕种。
有这两个制度作为农业基础,百姓们定可以倍受激励,以比从前更快的进度进行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