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方士出山

雁断胡天月 秋砆 3092 字 24天前

峰峦叠嶂,一座古刹掩隐在密林中。

晨曦里,茅草覆顶的山门被打开,白发飘飘、精神矍铄的住持黄方士从里面走出,下了几级台阶,停下了脚步。

他的身后有几个年轻的方士跟随了出来。

黄方士把目光投向周边的山峦。

断崖、峰石、丹霞。这里就是号称“西来第一峰”的崆峒山,东望长安,西接陇山,南依关山,北峙萧关,泾河与胭脂河南北环抱,交汇于望驾山前。这里也有“中华道教第一山”之美誉,相传元始天尊的真传弟子广成子在此山中的石室内隐居修炼,后来轩辕黄帝曾至此问道。轩辕潜心学习,在领悟了最高的“至道”后,经过二十八年的努力,使天下实现了大治,创造了中华历史上一代道治的辉煌时期,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千古流传。

作为崆峒山的住持,黄方士的道行自然高超,经常被朝廷召唤,为国事出谋划策,奉献一份智慧和力量。

在中国古代,无论朝廷还是权贵乃至普通百姓,都信奉“巫术”,就是通过一定的仪式表演,利用和操作某种超人的力量来影响人类生活或自然界的事件,达到或满足一定的目的。据说巫术来自于舜帝部落,最初是舜帝儿子做酋长的巫咸国掌握了卤土制盐技术,外人把制盐的工序以为是在“变术”,加上巫咸人在制盐的过程中举行各种祭祀活动,这一用土变盐的过程被人们称之为“巫国的变术”,口传为“巫术”。在古代巫术相当发达,被广泛应用在社会方方面面,在夏商周时期,巫师更是代替了史官一职。因为史册的记载需要精通占卜、祭祀、天文、历法等,而巫师只要具备了这些专业知识,就成了不二的人选。着名的三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就是由巫术发展的结晶。

西汉时期就有大批的巫师、方士为朝廷服务,常住的专业人士就达一百多人,像崆峒山黄方士这样不定期被征召到长安的不计其数。

此时,站在瑟瑟晨风里的黄方士望着眼前的秋色不由感慨:“到底是中秋了,天凉了。看这满山的树叶红了、黄了,沉醉了。”接着他的眼里又多了一缕忧虑,“看这秋色渐浓,北方怕又不宁了。”

一个徒弟在诅咒:“都是该死的胡人搅得天下不宁,特别是一到秋天,粮食归仓了,他们就来抢劫。”

黄方士不禁又叹息了一声:唉——

有一片秋叶停留在黄方士的肩上,被身边的徒弟伸手取下:“主持此次应朝廷召唤前往长安,几时回转?”

黄方士回应道:“少则三个月吧。等到了寒冬,远方的战事就该停息了。”说着从另一个徒弟肩上接过褡裢,又嘱咐道,“一旦应完朝廷的差事我就即刻回归,你等定要守护好咱们崆峒山。”

“住持放心,我等心中只有崆峒圣山。”众徒弟齐声应着,闪身让道,目送黄住持健步往山下而去。

不得不说黄方士那声叹息是准确的,就在他和一众弟子忧虑的时候,远在漠南的匈奴铁骑已经逼近黄河北岸。

大徒弟又问道:“住持是直接前往长安吗?”

黄方士说:“我此次还得去趟朝那。”

徒弟说:“那要绕很远的道,一路更辛苦了。”

黄方士有告诉众弟:“好些年都没去过了,要去拜拜‘湫渊祠’,那是我们华夏的根。”

徒弟们明白了。

辞别众徒弟,黄方士迈着轻盈的步伐往前走去。

到了山脚下,黄方士走在幽深的十万大峡中,谷底穿山风在游荡、喧嚣,他仿佛听见无数神兵勇士在呐喊、嘶吼。民间传说中,这十万大峡谷的名称和轩辕黄帝有关。当年黄帝与蚩尤大战,兵败后撤退过了黄河,觉得还没有脱离危险,又撤过了渭河,在滚滚东流的泾河岸边停下了脚步。当时已是人困马乏,黄帝驻足回望,不由心生悲鸣,这一路兵马西撤,难道天底下就没有一块安全的地方吗?突然间他想起早年在崆峒山问道时去过的后峰,那里地形既险又隐蔽,沟峁溪谷纵横交错,山岩陡峭,林木阴森,何不前往?于是大军一路向西,十万将士隐没在大峡谷中安营扎寨,枕戈待旦。之后待黄帝厉兵秣马,带领神兵就要出山时,仓颉无不留恋地对黄帝说:就要出发了,这峡谷还没有名字呢,给起个名吧。黄帝稍加思考后说,我们当初率十万大军隐身,这是上天赐给我的练兵场。现如今将士们兵强马壮,得益于此,就叫十万大峡吧。而后,黄帝坐在指南车上,率领大军,过了泾河、渭河,来到中原涿鹿,摆开阵势,与蚩尤又一次展开了大战。这一仗杀了个昏天黑地,黄帝冲杀在前,蚩尤见虎豹熊罴四支怪兵,以为是天兵降临;四百面鼓震得太阳不敢落下,月亮不敢上来;一方面旌旗摇动,山呼海啸一般。至此蚩尤兵败被活捉。黄帝不但彻底统一了中原,还扩展疆土收复了南方。

此刻这秋日的大峡谷,河水潺潺,水流撞击乱石的轰鸣声在谷底回荡,犹如千军万马的嘶吼。过了一座两根圆木搭建的木桥,峡谷渐渐宽阔起来,要不了多久,黄方士已经走出大峡谷,置身在层叠的山川之中。

累了,黄方士坐在路边大槐树下歇脚,喝几口水润润嗓子。

路上有行人走过,看见白发飘飘的黄方士风骨如神仙一般,自然眼神中多了几分崇敬,即使走远了又禁不住回头再望一望,目睹黄方士像风一样飘逸地远去。

秋风起,落叶打着旋,慢慢飘忽,又被带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