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朝堂角力,边境风云起波澜

朝会上,朱祁钰与朱祁镇就应对瓦剌之策争得不可开交,整个大殿的气氛紧张得仿佛能拧出水来。皇帝朱瞻基看着两个儿子这般相持不下,眉头紧皱,一时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朱祁镇见父皇迟迟未表态,心中越发急切,又高声说道:“父皇,出兵征讨瓦剌乃是彰显我大明国威之举,若一味地示弱求和,往后周边各部都会以为我大明可欺,此事断不可依朱祁钰所言啊。”朱祁钰则不卑不亢地回应道:“大哥,国威并非只靠武力强攻来彰显,需用智谋,以最小的代价换取边境的长治久安才是上策。贸然出兵,长途跋涉,万一陷入敌军埋伏,折损我大明精锐,那才是得不偿失啊。”

大臣们也分成了两派,武将大多支持朱祁镇,觉得就该以强硬手段回击瓦剌的侵扰;文臣这边不少人则觉得朱祁钰的提议有几分道理,打仗毕竟不是小事,需权衡利弊。朱瞻基沉吟许久,最终说道:“此事朕再斟酌斟酌,众卿先退下吧。”

朱祁钰知道,这一回虽没能让自己的计策立刻被采纳,但好歹也让一些大臣对他的看法有了改变,不再仅仅把他当作一个年幼不懂事的皇子。回到府邸后,他便召集了心腹之人继续商议对策。

李虎上前说道:“小殿下,那太子殿下一心想要出兵,怕是不会轻易罢休,咱们还得早做准备才是。”朱祁钰微微点头,看向众人道:“诸位,不管父皇最终如何决定,咱们都得为边境之事出份力。李虎,你去挑选一些可靠的侍卫,暗中训练,以备不时之需。陈轩,你带着太学里的几位同窗,帮忙收集整理过往与周边部族打交道的事例,看看有无可借鉴之处。”众人领命而去,各自忙活起来。

而另一边,朱祁镇回了东宫后,气呼呼地把手中的茶杯摔在了地上,怒道:“那朱祁钰今日又在朝堂上让本宫下不来台,王振,你说接下来该怎么办?”王振赶忙凑上前,谄媚地说:“太子殿下息怒,依老奴之见,咱们可以在陛下那里多吹吹风,强调出兵的好处,同时再让人在民间散布些言论,就说小殿下主张求和是软弱之举,让百姓也对他有些微词,这样一来,他就算有再多想法,也难以实施了呀。”朱祁镇听了,露出一丝阴笑:“好,就按你说的办,本宫倒要看看,他朱祁钰还能翻出多大的浪来。”

于是,在朱祁镇的暗中安排下,京城的大街小巷开始出现一些流言蜚语,说朱祁钰身为皇子,却不想着为大明扬威,只想着用财物去讨好瓦剌,实在是丢了皇家的脸面。这些流言渐渐传入宫中,连朱瞻基都有所耳闻,心中对朱祁钰也不禁生出了几分疑虑。

朱祁钰得知此事后,深知必须得尽快扭转这不利的局面。他决定亲自去民间走一走,了解百姓们真实的想法,同时也好为自己正名。他换上一身便服,带着李虎等几个侍卫,悄悄出了宫。

来到京城的集市上,只见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朱祁钰走到一处卖字画的摊位前,假装挑选字画,借机与摊主攀谈起来:“老板,近日可听闻了些朝堂上关于应对瓦剌之事的传言呀?”摊主一听,放下手中的活计,叹了口气说:“哎,自然是听说了,有人说那位小殿下主张求和是软弱,可咱老百姓哪懂这些军国大事呀,只盼着别打仗,打仗那受苦的可都是咱普通百姓啊,家里的壮丁都要被拉去充军,田地也没人种了。”

朱祁钰听了,心中一动,又接连问了几个人,发现大部分百姓其实并不希望轻易开战,只是担心边境的侵扰罢了。他心中有了主意,回到宫中后,便写了一篇言辞恳切的文章,阐述自己主张的缘由,着重提及了百姓生活不易,打仗需谨慎,避免生灵涂炭等观点,然后让人抄写了多份,张贴在京城的各处显眼位置。

百姓们看了朱祁钰的文章后,纷纷议论起来,不少人觉得这位小殿下倒是真心为他们着想,之前的那些流言也渐渐没了市场。朱瞻基得知此事后,对朱祁钰的看法又有了些改变,觉得他能深入民间去了解民意,倒也是有心了。

就在这时,边境又传来了加急军情,瓦剌部集结了更多的兵力,大有要大举进犯的架势。这下,出兵之事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朝堂上又一次炸开了锅。

朱祁镇趁机说道:“父皇,如今瓦剌这般行径,分明是不把我大明放在眼里,出兵之事刻不容缓啊,再犹豫下去,只会让敌军越发张狂。”朱祁钰也赶忙出列说道:“父皇,此刻虽局势危急,但仍不可莽撞。咱们可一边集结兵力做出要出兵的态势,另一边加紧派使者去交涉,许以一定好处,先稳住他们,然后调派各地的援军赶赴边境,加固防线,等时机成熟,再做定夺也不迟。”

这一回,朱瞻基思索良久后,说道:“朕觉得钰儿所言有几分道理,此事便依钰儿之策,先派使者前往瓦剌,同时调派援兵加强边境防御,不过军队也要做好随时出征的准备。”朱祁钰一听,心中大喜,赶忙谢恩,而朱祁镇则脸色铁青,狠狠地瞪了朱祁钰一眼,心中对他的恨意又深了几分。

小主,

得到旨意后,朱祁钰主动请缨,想要参与到使者团的筹备当中,朱瞻基见他如此积极,便应允了。朱祁钰精心挑选了几位能言善辩、熟知瓦剌情况的大臣作为使者,又叮嘱他们诸多注意事项,务必打探清楚瓦剌内部的情况以及他们此次进犯的真正意图。

使者团出发后,朱祁钰并没有闲着,他每日都会去兵部了解边境兵力的调动情况,和将士们交流,鼓舞士气。同时,他还督促着太学里的学子们帮忙整理边防的布防图以及周边的地理形势资料,想要做到对边境之事了如指掌。

而朱祁镇这边,对朱祁钰越发嫉妒和愤恨,暗中指使王振去联络一些对朱祁钰不满的武将,想要在军中给朱祁钰使些绊子。王振找到一位叫赵刚的武将,此人一向莽撞,又觊觎更高的职位,王振对他说:“赵将军,那朱祁钰如今在军中可是出尽了风头,往后这功劳怕是都被他占了去,您就甘心一直屈居人下呀?”赵刚一听,哼了一声道:“那小殿下凭什么呀,我倒要看看他有多大能耐。”王振见状,便悄悄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赵刚露出一丝狠厉的笑容,点头应下了。

没过多久,军中就传出一些风言风语,说朱祁钰插手军队事务过多,扰乱了正常的军令,让将士们无所适从。这些话传到朱祁钰耳中,他知道又是有人在故意陷害,当下决定要揪出背后之人。

他不动声色,暗中让李虎等人去调查此事,很快就发现是赵刚在背后捣鬼。朱祁钰并没有立刻发作,而是收集了赵刚平日里一些违反军纪的证据,然后将这些证据呈给了兵部尚书,说道:“大人,如今边境局势紧张,军中却有人不顾大局,扰乱军心,此等行为绝不能姑息啊。”兵部尚书看了证据后,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将赵刚严惩,军中这才恢复了平静。

经此一事,朱祁钰在军中的威望不降反升,将士们都佩服他有手段又能为大家着想。而朱祁镇得知赵刚被惩处,气得暴跳如雷,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更加怨恨朱祁钰。

使者团在历经一番波折后,终于抵达了瓦剌。瓦剌首领也先见大明使者前来,心中暗自得意,想着可以趁机索要更多的财物和好处。使者们按照朱祁钰之前交代的,先是好言相劝,表明大明希望和平共处的意愿,又送上了一些精心准备的礼物。

也先却并不买账,反而提出了诸多苛刻的条件,还威胁说若不答应,便要即刻发兵攻打大明边境。使者们据理力争,双方僵持不下,谈判陷入了僵局。消息传回大明后,朝堂上下又是一片哗然,朱祁镇趁机又开始鼓吹出兵,朱祁钰则依旧坚持要冷静应对,继续寻找转机。

这一场围绕着边境瓦剌之患的朝堂与边境的双重博弈还在激烈地进行着,朱祁钰身处其中,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与挑战,但他心中那改变命运、护佑大明的信念却越发坚定,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站稳脚跟,一步步扭转乾坤,书写属于朱祁钰的不一样的历史。只是,前方等待着他的,依旧是重重未知与艰难险阻,而他已然做好了披荆斩棘的准备,向着那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行。

第十一章:朝堂角力,边境风云起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