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照,朱见深于御花园中踱步凝思,虽大明现盛世端倪,然诸多难题如荆棘缠足。为求长治久安,务必深谋远虑,多管齐下。
朱见深召集群臣,于朝堂之上,目光坚定,朗声道:“朕思之,欲解当下困局,首在经济之策。农桑乃国本,不可动摇。当鼓励垦荒,凡新垦之地,免税三年,官府予农具、种子之扶持,使百姓踊跃为之。且兴修水利不可废止,北方引河灌溉,南方疏通河道,以防旱涝之灾,保粮食丰饶。”
户部尚书韩文出列应道:“陛下圣明,此策若行,农桑必兴。然臣以为,亦当规范工商,设商税司,依商者之规模、盈利,合理征税,既充国库,又防商人逐利无度,致民生失衡。”
朱见深点头称善:“韩爱卿所言甚是。工商既兴,不可任其野蛮生长,需有规制。再者,为促南北货物流通,可修驰道,连运河,使运输便捷,利国利民。”
谈及北方草原局势,兵部尚书马文升奏道:“陛下,草原诸部争斗不休,虽暂无南侵之祸,然隐患犹存。臣以为,可扶弱抑强,对较弱小且亲善我朝之部落,赐以茶、盐、布帛等物,助其壮大,使其与强部制衡。另遣善谋之士深入草原,探其虚实,若有异动,可先制之。”
朱见深思索片刻,道:“马爱卿此计可行。然亦需加强北方边军战力,朕意调神机营一部往边镇,演练火器战法,与骑军协同作战,若遇战事,可保胜算。再令边镇广植树木,设沙障,以阻敌军骑兵奔突之势。”
对于南方沿海忧患,戚继光上前奏道:“陛下,臣愿率水师,巡弋海疆,清剿海盗。并与俞大猷将军分守要地,互为犄角。请陛下恩准增建水师营地,招募沿海精壮渔民入伍,因其熟知海况,可事半功倍。”
朱见深准奏,又道:“戚将军且记,除武力剿匪,亦要与沿海诸国交涉,促其约束子民,勿使为盗。朕将遣外交使者,往西洋诸国,商订海事盟约,共保海上安宁。”
为平衡贫富,缓和民间矛盾,朱见深又道:“朕欲推行均田制,限田亩之数,富者不得兼并过甚。且设惠民局,于灾年或青黄不接时,平价粜粮,赈济贫民。再兴义学,使贫家子弟亦有读书入仕之途,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此令一出,朝堂议论纷纷,有赞其善者,亦有忧其难行者。然朱见深心意已决,令群臣各司其职,速办诸般事宜。
数月间,各地官府积极响应。北方荒原,百姓们在官府组织下,垦荒造田,热闹非凡。新垦之地,嫩绿初现,生机盎然。同时,水利工程如火如荼,民工们挖渠筑堤,引黄河之水,润泽干涸之土。南方河道,淤泥被清,舟楫往来更畅。
边镇之上,神机营将士们操演火器,震耳欲聋。火炮轰鸣,硝烟弥漫,骑军在旁列阵,威风凛凛。植树之事亦未停歇,军民齐心,树苗成林,渐成防御屏障。
沿海之地,戚继光与俞大猷整军经武,新建水师营地星罗棋布。招募令下,渔民们踊跃报名,一支支新编水师队伍渐成规模。戚家军水师出航,战舰破浪,气势恢宏,遇海盗则剿,遇商船则护,海疆渐趋安宁。
然均田制推行,阻力重重。富户豪强们百般抵制,或隐匿田产,或买通官吏,妄图蒙混过关。朱见深闻之大怒,令都察院严查严办,凡涉事者,不论官民,皆严惩不贷。一时间,官场震动,贪腐勾结之风稍有收敛。
外交使者们远渡重洋,出使西洋诸国。在异国宫殿之中,使者们不卑不亢,陈说利害,商订盟约。虽有波折,然大明之威望与诚意,亦使部分国家心动,海事盟约初现曙光。
朱见深深知,改革之路漫漫,非一蹴而就。虽有成效,仍需时日沉淀。
这日,朱见深收到密报,草原上有一部落得大明扶持后,渐生骄心,与其他部落冲突加剧,且暗中与西域番邦勾结,似有不轨图谋。朱见深速召马文升等大臣商议对策。
马文升奏道:“陛下,此部落忘恩负义,当速予警告。可令边军陈兵边境,示以兵威,再遣使者前往,责其背信弃义之举,令其迷途知返。若仍执迷不悟,当果断击之。”
朱见深采纳其议,边军即刻行动,浩浩荡荡开赴边境。铁骑奔腾,战旗飘扬,威慑草原。使者亦疾驰而去,面见部落首领,严词斥责。
在南方,虽水师竭力剿匪,然海盗狡黠,避其锋芒,转而骚扰偏僻渔村。朱见深责令当地官府组织民团,自卫自保,并令戚家军与俞大猷军改变战术,设伏诱敌,务求全歼海盗。
国内义学兴起,贫家子弟纷纷入学。然师资短缺,教材不足,朱见深又令礼部统筹,选拔饱学之士赴义学任教,组织编撰简易教材,以应需求。
此时,西域番邦因草原部落之事,遣使来京,名为交好,实则试探虚实。朱见深于朝堂之上,盛陈礼仪,款待来使。然言语之间,亦透露出大明扞卫边疆之决心,令番邦使者不敢小觑。
岁月悠悠,朱见深在这重重挑战与变革中,始终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大明在他的引领下,如一艘巨轮,在历史的长河中破浪航行,虽遇狂风巨浪,却稳步向前。
每一项政策的推行,每一场危机的化解,都凝聚着朱见深的心血与智慧。他望着大明的山河大地,心中既有对往昔艰辛的感慨,更有对未来辉煌的憧憬。那宏伟的梦想,如同远方的灯塔,照亮着他前行的道路,亦激励着全体大明臣民,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不懈努力,共铸辉煌篇章。
第八十一章 破局筹长策,内外巧斡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