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私塾收费不高,只要十几个铜板,但还是几乎花光了萧近南几年的积累。
这几天,萧羽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学堂,帮着先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每天一到学堂,他立马放下书包,就拿起扫帚帮助先生扫地,扫完地后,再端起盆子给地洒洒水,然后再去院子里给院子里不知名的花草浇浇水。
先生名叫刘玉,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干瘦老头,下巴上几缕山羊胡子,看上去颇有才学。
刘玉知道萧羽家里的境况,每天萧羽早早来学堂帮他做事,他看在眼里,却并没有阻拦。
只是在萧羽忙完之后,把萧羽拉进厨房,拿出每天准备好的稀饭馒头给萧羽吃,而且还有刘玉妻子制作的可口小菜。
萧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不小,快赶上一个大人的饭量了。
每天早上萧羽来到学堂,都是没有吃早餐就过来了,刘玉当然心知肚明。因此,萧羽帮着刘玉做家务,刘玉并不阻拦,就是想让萧羽吃早餐吃的更加安心一些。
每次萧羽吃完早餐之后,刘玉这才领着他一起进入学堂,正式开始上课。
学堂里一共有十几个孩子,最大的十二岁,最小的才六岁。刘玉将这十几个孩子分成大中小三个班,大孩子已经在学堂三四年了,小孩子都是刚入学堂不久的。
每天孩子们的第一堂课,就是朗读与背诵文章,这些文章不在乎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等。
朗读背诵课结束之后,刘玉总是先教小班认几个生字,再教中班一篇文章,最后再教大班诗词歌赋。因为学堂条件简陋,三个班的十几个孩子只能放在一起教。
这样一来,有的孩子聪明,学东西快,反而是好事,可以学到一些更高深的知识。三个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进步快的孩子有可能被直接升级。
萧羽并不是每天都能来学堂上课的,遇到父亲上山打猎或者去集市的时候,往往就要向先生请假,在家照看弟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