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您那只是半吊子的农民起义。”
乐逸笑着解释道,“因为您出身贫农,却加入了打着宋皇旗号的红巾军。”
“为什么说是半吊子。”
朱元璋追问。
“因为您的身份虽源于农民,但参与的却是以宋皇为号召的起义。”
乐逸耐心地解答,“所以,算是半个。”
朱元璋闻言,忍不住笑出声:“继续,你说下去。”
“如今的大明,朱厚照虽有诸多改革,试图扭转颓势,”乐逸沉声道,“但他必须明白,要想真正革新,必须打破寒门学子的晋升壁垒。”
“否则,无法撼动官僚阶层的铁壁。”
他继续阐述,“唯有通过公开公正的考试选拔,让寒门士子涌入朝堂,形成以皇帝为核心的新兴势力,才能逐步瓦解旧有的权力格局。”
朱元璋闻言,眼神闪烁:“逸儿,你说得有道理。
那么,如何打破这官僚集团的顽固呢。”
“现有的科举制度已不合时宜,”乐逸提议,“我们可以设立年年举行的新科举,覆盖全国的州县乃至乡村,提供大量官职,纳入朝廷编制,并由皇帝亲自掌控人事任免。”
“这样,基层官员就不会因为考核受制于上级,不得不结党营私。”
朱逸解释道,“毕竟,他们的生死掌握在皇帝手中。”
朱元璋深思片刻,赞同道:“逸儿,你对大明财政的理解确实深入。
如你所言,大明财力雄厚,何不多分一杯羹以支持改革呢。”
听到儿子的建议,朱元璋露出满意的笑容:“逸儿,你说得对,就按你的想法来,立刻起草诏书,改革科举,开启新纪元。”
紧接着,朱厚照宇宙内所有的乡村、县邑、州郡,乃至更高一级的官职选拔制度全面革新,向广大学子敞开大门,只要他们满足相应的资格要求,皆可参与竞争。
这道命令犹如疾风骤雨般迅速在朱厚照的领域内流传开来,各地的知府、知州接收到圣旨后,立即着手执行太祖皇帝的训令。
这并非他们突然间廉洁自律,效率提升,而是源自于原地城中不断涌现的惊人消息。
民间流传,明朝首位君主洪武帝朱元璋,仿佛自九天降临,雷霆手段扫荡了京城的腐败官员,斩首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