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老大被说得有些脸红,低下头不再言语。要说分家,其实对大房最不利,因为只有乔如雾一个女儿。
家中劳动力少,种田自然也吃力些。不过以后女儿的聘礼银子,可就不需要上交乔老头了,想了想乔老大也就释然了。
乔老二和乔老三则默默点头,表示明白了乔老头的意思。
乔老头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拿出两张银票:“好,那就这么定了。老大、老二,你们俩明天去县上把银票换了,然后分了吧。”
乔老大应道:“是,爹。”
一共一百六十两,乔亦雪给了三张五十两,一张十两的银票。乔老头拿出了两张五十两的,剩下六十两看来短时间内不打算兑成银子。
除了分给三兄弟的六十两,乔老头捏着四十两现银,倒是足够花个三四年的了。
乔亦雪买了地,便成了地主的存在。按本县的情况,一般佃户交租七成,因为东家是要负责交田赋的。经过商议,乔家兄弟只交五成。
田赋中的正税大抵是固定的,但地方的杂税杂役较多,总的来说平均摊到亩,大概要上交一成左右的产量。
乔亦雪买下地后,能留在手里的也就是三四成左右。
乔家大院有住房十间,仓房两间,其他鸡舍、猪圈等便不算了。
乔老大一家三口占了两间房,他们也不愿意搬走就仍然留在老房里。乔老二一家六口占了三间房,手里银子不多,同样暂时也留在老房里。
乔老三一家,不算乔亦雪的话也有七口人,却是挤在两间房。乔亦雪一琢磨,便提议如冰如竹搬去她那边住。
弟弟妹妹渐渐大了,再和爹娘住一间房多少有些不便,她新买的房子人少,完全可以容纳。
虽然大家仍然住在大院,但分家之后银钱便都自己掌管了。这么一来,不管是种田还是外出打短工,都能更加积极。
分好了房间和田,便要继续谈其他杂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