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乔如竹看得嘀咕,他倒不用伪装,只是乔亦雪将他也打扮成了书童,让他心里有些小小的不爽。
乔如竹当初在乔家大院,可是没怎么吃过饱饭,个子也不高,人又有些瘦。虽然他比小灵大了一岁,两人却是身高仿佛,确实也不合适扮书生。
随身行囊是三个箱笼,这玩意用竹、藤编织,又用四根立柱做成长方形的箱子状,可以用来放置书籍、衣衫等物,正式名称叫笈。
笈里面还有布囊,如果有珍贵的书籍就可以放在笈囊内收藏,秘不示人,这也是“秘笈”的由来。
这玩意实际就像个背篓,同样有背带可以背着行走。而且顶部挑出两根竹竿,上面再绑缚苫布,相当于多了个顶棚,可以遮阳避雨。
若是走得累了,要歇息时,把笈放在地上,俨然又是一个竹凳子。
再早些的时候叫箧笥,民间多称为箱笼。浅者为箱,深者为笼。箱方而密,笼圆而疏。可谓是举子进京赶考必备的神器。
当然了,有钱人家可以雇马车而行,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乔如竹和小灵年纪小,乔亦雪就没让他俩背负箱笼。只是各在肩上放个大号褡裢,里面放些小食,毕竟还是两个孩子。
到了约定这日,宁明旭亲自上门来接,虽然比计划中多了几人,他也不计较。毕竟只是同行进京,并不会影响什么。
乔老三夫妇少不得千叮咛万嘱咐,一会儿告诫竹子路上别顽皮,不要和众人走散了;一会儿又担心乔亦雪姊妹遇了什么危险。
宁明旭笑着再三保证,此次进京有百多人同行,还都是武举子,哪怕遇到山贼都是不怕的。
见赵氏仍是有些不放心,宁明旭又说明到了京城会飞鸽传书回来,到时候石猛会派人来送信报平安。至于乔家几人回来时,也会安排人护送。
乔亦雪也含笑让他们放心,赵氏、温氏这才和几人洒泪而别。
几人先是来到茅家庄园集合,除了坤字旗,其他各旗举子也都到了。
齐铭早在他们与倭奴大战时,就已经赶赴江陵,也让其他旗将士卒交回宁波卫后,齐聚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