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229收税是头等大事

他便大踏步的走到儿子的办公区,开口道:

“标儿,他可是有办法?”

“妹夫倒是说了一个简单的办法,给我整无语了。”

“嗯?”

“他说要想大明没有宦官弄权,直接不用宦官就行了,一劳永逸。”

朱标摊手,他真的是有些无语到了,不知道要如何反驳王布犁。

听到这个答案,着实是出乎朱元璋的意料。

因为他想的在野,也没有王布犁说的这个法子野!

不用了,天底下没有宦官,那就不会有宦官弄权了。

但宦官是皇权的延申,总得需要一些宦官代替皇帝去办事的。

“咱记得正德身边的八虎,都是自幼伺候的宦官,不应该从小就给皇子配备宦官伺候,免得用顺手了,等他们当了皇帝,那些侍奉的太监的地位,也就水涨船高了。”

“爹,若是不用宦官了,宫中多用年老侍女如何?”

“你忘了嘉靖被一帮侍女暗杀?”

朱元璋其实谁都不愿意相信,奈何世上就男人与女人,你难不成谁都不用?

显然是不可能的。

父子俩又陷入了沉默。

宦官群体说白了,就是给帝王服务的。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除非皇帝没这个需求了,那宦官群体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在古代,百姓想要力气大的牲口听话,老实干活,几乎都是给牲口阉割喽。

太监的存在在皇宫也是“大牲口”,又能避免除皇帝外,其余男人霍乱后宫的产物。

大唐的昆仑奴之所以没有在中原繁衍下来,除了往来商人想要卡脖子(每年都可以卖新的奴隶),全都给阉割喽,以绝后患。

更何况大唐谁家贵人能看上昆仑奴?

在人家的阶级理念当中,他们就是两个物种,昆仑奴也配称人?

父子俩说半天,也没有魄力真的取消宦官的想法,而是依旧想着如何填补这个漏洞。

“回头,你在与王布犁说一说,宦官是天子的奴仆,轻易废不得,叫他再想想,朕总觉得他有更好的法子,只不过不想说。”

朱标表示记在心里了,待到合适的机会再说吧。

马皇后听着女儿说改天想要去王布犁家里做一些新面食,待到父皇过生日的时候献礼,她便一口答应了。

女儿终究是要长大了,她也相信王布犁不会干什么出格的事。

毕竟对于公主而言,还没有正式成亲闹出什么风声,怕影响不好。

马皇后自然会安排嬷嬷一同前去,这样对于大家而言,都放心。

待到王布犁从宫里走了之后,遇到下值的一些官员。

大家都很庆幸,今天王布犁进宫来没有去六部当中。

否则谁又被揪出去,当真是让人心惊胆战。

王布犁在六部的名头,可是要比检校更加“威风”!

谁让他是天子的女婿呢。

不过让众人放心的是,王布犁他只是个典史,而且陛下也觉得他年轻,并没有把他往上提的想法。

如此一来,用不着跟王布犁成为同僚,那也就不用时刻担忧自己的前途了。

这阵子已经开始收税行动了,朱元璋施行的是两税制。

虽说朱元璋定下的拾一之税,但目前而言并没有按照这个税率收税,而是某些地方重税。

然后今年老朱不知道怎么回事,又改变了交税的法子。

王布犁看着老朱给县衙的布告,令百姓以银、钞、钱、绢代输,银一两,钱千文,钞一贯,皆折输米一石。

小麦则一石折纳粮银八钱,钱八百文或者钞八百文。

麻布一匹,折米四斗、麦五斗。

看来这两年户部收的粮食足够多,已经把重点放在了麻布上面,用来制作军服。

至于朱元璋竟然认同等价收宝钞这件事,还王布犁心中蛮意外的。

一向抠逼的朱元璋,怎么能回收宝钞呢?

他真赚到大钱了?

尤其是打着今年下大约水灾的旗号,朕知道百姓欠收,所以才把粮食留在民间,朕不能让百姓饿肚子。

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着实是让王布犁觉得朱元璋他想要洗白似的。

倒是知县吴卫给解释了一遭:

“屯田收效,军粮无虞,京师粮食储备足够两年之用,故而陛下已经允许南方诸多布政司并收折色,并不用主抓粮食。”

“明白了。”

王布犁叫人把天子的布告立即印刷出来,派人传遍江宁县各个乡村。

收税是头等大事。

整个县衙的人都要为这件事服务。

今年的夏粮在江宁县已经被免了,百姓们顺便还被朱元璋给发了宝钞作为赏赐,但是秋粮的收缴不能超过明年的二月。

特别是京县,你必须得早早完成才行。

因为按照规定是不能超过十一月的,若是有稽违堪合者,皆坐死。

那些时间,都是给距离南京远的省府留的时间。

王布犁带着布告出城前去宣布,这也是典史的分内之事。

干不好就要受到牵连。

“皆坐死”这个刑法非常严重,所有与之有关系的亲朋都要受到牵连而死。

其实只要战争过去,对于普通百姓都是极好的。

因为老朱规定,百姓逃到他方,只要你在当地开荒耕垦成熟,那这块地就是你的,到官府做好登记即可。

你也就成为大明的小地主了。

这个时候便是地多人少,谁有本事能开荒,谁占的田地就多,原始股就高。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去西北边境种地,好,你开垦出来的土地,大明朝永远不收你的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