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297朱元璋的改变

太子朱标接过册子仔细瞧着,又笑道:

“爹,我算是发现了,王布犁他可太会在驴子面前拴给萝卜,让驴子主动拉磨了。”

“哦?”

朱元璋对儿子的话语,感到十分的奇怪。

王布犁这种简单的驭人之术,不就是以利驱使吗?

能有什么高明之处?

朱标却是进一步散发自己的理解。

王布犁他并不是主动交代人去做事,而是吸引人去主动做事。

最后按照你做出来的成绩给予相应的奖励。

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

那些被吩咐的人,干这件事的心气都不一样。

尤其是王布犁颁布的布告,一瞧就是有能耐的人才能额外吃上外快,没能耐你不服气也得憋着。

谁叫你没本事咧?

听着儿子的分析,朱元璋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反驳儿子的思路。

今后你小子若是有机会登基,也能有王布犁这等驭人之术,那你爹我也就能安心许多了。

朱元璋一直都想要试探王布犁知不知道张居正这个人,但是又没寻到合适的机会,也不敢贸然的就去试探。

总得想想一旦被他发现的坏处吧?

万一王布犁能进入仙境,那也能关闭仙境,朱元璋就没法继续窥探大明的未来,他心中就一直都在纠结。

如此宝物,岂能因小失大。

但不搞清楚,又不是他的为人。

“那你且慢慢学习吧。”朱元璋笑了笑,继续看着奏折:

“许多人都认识你这个太子了,咱是没法子把你扔到县衙当小吏去历练两年半去让伱增长见识。”

更何况自古以来哪有什么太子会在基层县衙办事去培养他啊?

当然像刘邦这种前朝亭长也没法算在内。

朱标轻微颔首,他觉得自己是没机会,但是可以培养他的好大儿雄英啊!

待到将来雄英长大一点,教导他一些儒家知识,再扔到县衙去历练历练,就能知晓许多事。

将来当了皇帝,也不至于被底下的人给轻易蒙骗了。

就算过了十年,王布犁依旧年轻的很,他难道带不好自己的这个儿子吗?

朱标是有这个计划的。

他发现大明未来的许多皇帝,都是没有经历过完整的帝王教育。

即使所谓的帝王教育是他爹执政这么多年自己摸索出来的,可那也是有用的。

并不是谁都能成为权斗天才嘉靖皇帝。

人家那真是无师自通,许多帝王都达不到他的水平。

所以朱标才觉得这份基层历练极为重要。

朱元璋也不肯轻易的培养自己的嫡长孙,生怕雄英改变不了,也是早逝的主。

与其这样不如让他多多玩耍,就算是玩沙子,健康的活下去,那也是极好的。

岁数再大一点,再继续培养他。

“爹,自从那日在仙境当中听到考成法,我让吏部尚书搞了一份简报过来。”

朱标以前也烦公文,现在也烦。

虽然看着看着就习惯了,但并不妨碍他心中烦气。

公文主义是必须存在的。

因为大明这个国家机器的运转主要是依靠自上而下的公文。

它几乎耗尽了大明所有的行政资源。

要不然建立大明之后,朱元璋能一心铺在这上面吗?

近些年来奏章越发繁多,各衙门题奏议复殆无虚日,但实际效果甚微。

言官提出某一建议,经过皇帝批准后,通过驿递传到四方。

仿佛言官责任已经尽到,至于建议是否有俾于治理,是无须为此负责的。

朝廷中央各部大臣想要革除某一弊端,皇帝批准后也通过颁发文件,经驿递传到四方。

如此,似乎部院大臣的责任已经尽到,至于弊端是否真的革除,也不用负责。

这种公文旅行,从来不看实际效果。

即使是皇帝颁发的谕旨,再三强调必须著实举行,或者明确交监察机构进行监督,但最后也得不到落实。

朱元璋就像婆婆一样,无论把话说得多么严厉,甚至嘴都磨出茧子,儿媳妇装聋作哑根本不当回事。

朱元璋每天不停地批阅奏折,地方大吏却视其为具文,根本没人去认真落实。

以至于老朱越来越累,还没达到治理的效果。

毕竟有些官员早就摸透了朱元璋的脾性。

既然天子喜欢批阅奏章,那索性我们就勤快点写奏章。

满足他的癖好。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投。

谁说臣子勤写奏章,就不是给皇帝拍马屁了?

据说许多大臣知道雍正勤政,都会写奏章跟他闲聊。

甚至有臣子不知道要说什么,直接问皇帝最近好吗?

你这个臣子每次话术都一个样,你会不会写奏章?

雍正回了几次回烦气了,只得给他回复朕安好,就是胖了些,你满意了吧。

结果那大臣下个月还这样问,把雍正给整无语了,还拿他没办法。

睡叫人家关心朕的身体呢!

现在大明有了考成法,官员就不能混吹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这实际是通过限期核实官员所做的事项,实行结果问责制。

目的是把所有官员的精力集中到干实事、修实政上来。

“哦?”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张居正的治理手段在他之上:“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