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347朕原来是暴君呐!(万字更新)

朱棣也皱着眉头,因为他自己个代入了。

毕竟将来自己也是要当皇帝的,不能不考虑这种事。

“其实我们也有参考的例子,比如前几年陛下定的商税累进制,伱买卖做的越大交税就越多。

可以迫使他们分家,不能垄断一方。

转过来你土地拥有的越多,那需要交的田赋也必须更多才行。

否则把赋税都平坦到那些只能糊口的百姓头上。

一旦在遇到些贪官污吏,他们是很容易被白莲教之类的人给裹挟洗脑,从良民变成流民,甚至变成反民,这样的经历,陛下是有过的吧?”

朱元璋嗯了一声,王布犁说的在理。

他本意上就是劫富济贫,如此一来才能让大多数百姓都能活下去。

未曾想他这个带着惩罚的本意,却是影响到了江南许多普通百姓,这是他不愿意见到的。

“待到出去之后,朕便召集户部所有人员商议,对全国各地的田税都做出确切的预估,种的越多上交的田赋就越多。”

这种既能有效的打击富户,还能稳住一大帮占据田少的百姓,倒是不错的主意。

朱元璋先前只是在商税上进行了这个办法,并没有想要延续到田赋上,因为他觉得目前都能收的上税来。

如此一来也要改变一二,为以后不能收上税来做好应对措施。

如此一来,咱倒是要瞧瞧他们有多少田地。

“而且我也觉得那个僧道需要那么多的田地做什么,全都拿来放高利贷吗?

到时候百姓还不上钱,田地都成他们了,他们拥有那么多良田都不用交税,还要人捐香火钱!

陛下也是当过和尚的,知道他们是有多胡作非为,对他们太好没必要。

只有天下动乱或者盛世才有许多人想去当和尚,一个是获取保护,一个就是想要发财。

钱不会无缘无故出现,只能是把属于朝廷的那笔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一个个变得肥头大耳的。”

朱元璋又回想起自己青年时在寺庙受的委屈,尽管他下令和尚不许娶妻,但是依旧是给每个皇子都配备了一个僧人。

僧人的地位也是显而易见上升的。

“倒是在理。”朱棣十分认同王布犁的话。

天底下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和尚道士,尽管道衍给他的感觉极好,像是什么都知道一样。

王布犁倒是赞同建文帝的这个做法:“这些僧道不事生产,天天装神弄鬼的,都是吃饱了撑的。”

这下子轮到朱元璋父子两个齐齐瞧着王布犁。

他好意思说别人装神弄鬼的?

“嗯,也是。”

朱元璋轻微颔首。

他们那些自古以来修道修佛之人,哪有王布犁这种奇遇,鄙视他们那也实在是正常。

“朕回头就让老张家把田地贡献出来,分给周遭无地的百姓。

至于其余各地的寺庙,朕也要差人去轻点田亩,划定赋税,既然出家了最好就别沾惹这红尘的杂事,别没长脑子。”

龙虎山天师府。

王布犁心想了一下,人家传承至今,好像那一片田地都是他们的。

“陛下圣明。”

王布犁附和了一声。

朱元璋只是觉得建文帝是被读书人给利用的过于明显了。

以前他们怎么不敢在朕主政的时候上奏章,祈求减免赋税之类的?

现在新皇帝一登基,他们就敢了是吧?

谁给他们的胆量!

朱元璋忍不住扶额,大抵是自己的乖孙拿曹操跟刘备相比较了是吧!

咱以严苛律法,他就用宽容,每与朕反就觉得是仁政了。

你娘的。

朱元璋真想暴抽朱允炆一顿,你个鳖孙拿朕当暴君看待是吧?

可见朱允炆并不认同自己的执政理念。

看样子这个孙子当皇太子的时候,也隐藏的很好啊!

朱元璋瞬间就想清楚了这里面的道理。

不是他没有尽可能的培养朱允炆这个储君,而是这孙子从内心就不赞同自己的执政理念,给他灌输的那些执政经验,他嘴上说着好好学,可心里却是要扔在一旁的。

以至于登基为帝后,就差全面反驳。

许多地方都是偷偷摸摸的更改,做出表面上没有违背祖制的意思。

“建文帝对诸藩王国度里的行政也进行了一些改革:设置了宾辅和伴读,并让翰林学士以儒家的为政传统教育和辅导诸幼年王子。

皇子们还进一步不准参与文、武政事!”

这个命令显然与《祖训录》中的规定大相径庭。

“果然是这样。”

朱元璋更是加重了自己内心的推测。

“真是岂有此理!”

作为受益人的朱棣差点就要骂街了,也就是他大哥朱标不在这里。

“当了皇帝就能一意孤行,胡作非为吗?”

王布犁瞥了朱棣一眼,也就是你现在屁股没坐在那个龙椅上,还能说出来这种话来。

“此举加强了皇帝对藩王控制,新条令是意在取消半自治性质的封国的总战略的一部分。”

“好啊,皇帝位子还没坐稳,上来就要搞削藩,真是大动作,不败才有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