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吴侯夺兵权,十万兵马亲征合肥!

安排好夏侯渊带三万大军,驰援于宛城后。

曹丞相对张辽的安排,倒是显得简单了不少。

仅仅是给张辽派去了一名武将李典,三千轻骑。

李典之武力,在偌大的曹营中,也属于优良之列。

但李典和张辽有着昔日的旧仇怨,曹丞相此番安排,到底是让麾下的众人皆有些忧虑之色。

唯有要去据守合肥的张辽、李典二人,一副战意升腾之象,似早已忘记了两人昔日间的那点间隙。

曹丞相打量着二人面上的神色,见二人并无为难之处,缓缓点头。

将眸光落在了张辽的身上,郑重道:

“文远,合肥的情况与宛城不同!”

“面对江东孙权率领的大军,你尽可按着自己的想法来。”

“这封信函中,有破敌良策,当贼军至时,你方可打开。”

曹操满面和煦,看着张辽的目光中,有着强烈的期望。

从衣袖中拿出一封信,递给了张辽。

张辽恭敬的接过曹丞相手中,那装有破敌良策的信函。

思绪虽然有些紧张,但他同样也能感受到曹操对自己的期许。

仔细的收好密信后,张辽握右拳击左胸,坚实的拳头敲击在铁甲上,迸出了铿锵之响。

“末将,必不会让主公失望!”

虽然他们驰援合肥的阵容,远远不能与夏侯渊驰援宛城的配置相比。

但张辽并不觉得,这是曹丞相的厚此薄彼。

而是曹丞相针对于战局,作出的妥善安排。

怀揣着曹丞相赐予的克敌之法,张辽眸光似铁,与李典一同跨上高头骏马,向着合肥的方向奔行而去。

......

荆州和江东同时出兵来击。

曹操派夏侯渊携三万兵马去宛城拒刘备军队,而让张辽守合肥却并未给其调拨大军,只有三千轻骑。

虽然合肥城池,必定还是有守兵的,但差异如此之大,多少让曹丞相麾下的武将有些疑惑。

许诸忍不住瓮声瓮气的嘟囔道:

“丞相,你这也太苛责于张辽了吧,莫不是看起不顺眼,想让他吃个大败仗......”

许诸躯体的是呈现出一种肉包肌的魁梧,脸上也是横肉嶙峋,偏偏他脸上的横肉罗列出一种圆润感。

再加上一对偏圆的豹眼,让许诸看上去又彪悍,又有一种憨憨的感觉。

曹丞相本还在凝视着大将驰援边关,心中还在思绪满腔之时。

猝然闻许诸之言,转头看向自己麾下这个武力值爆表的武将,笑着道:

“仲康,你何以见得我苛责了张辽?”

许诸武力过人,绝对能与昔年的无双上将吕奉先比肩。

但或许上天也是公平的,许诸胸中的韬略......不能说没有,可比起那无脑的吕布来,更显得有些愚笨之感。

所以在有机会时,曹操总是想着能指导许诸一番,让其多上一些长进。

许诸听后,按照自己的逻辑说道:

“荆州举兵十万,但夏侯渊本就带了三万兵马去宛城,再加上宛城的守军应该能有四万的兵卒吧。”

“据守宛城的话,应该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

“但江东和荆州同样都是有十万大军来袭,那江东更是孙权亲自领兵。”

“合肥城中的守军最多也不过万......让张辽对抗十余倍的敌军,还是孙权亲自挂帅出征,士气提升了一大波的江东大军......”

“这让张辽,如何守得住合肥啊。反正某去的话,肯定受不住。”

说到最后,许诸还悄咪咪的看了一眼曹丞相的神色。

众所周知,夏侯一脉本就是曹丞相的亲戚,许诸只以为,曹丞相这是亲疏有别,刻意关照了一番夏侯渊。

曹操听到许诸的逻辑后,面上的笑容又扩大了一些。

许诸懂得思考战局优劣了,这无疑是个很好现象。

曹丞相转头看向天际,只觉得凝聚于头顶的风云,比之前那段时间要增多了许多。

大势将至,如今才到了争夺天下最关键的时机。

曹操深吸一口气后,凝重道:

“我虽然让夏侯渊带三万兵马驰援宛城,但相对合肥来说,我还更担心宛城一点......”

许诸闻言,眼眶顿时就瞪大了,摸了摸脑袋,皱眉深思一瞬,依旧没理清其中的逻辑。

曹操的声音,又再次传了出来:

“若江东是周瑜为帅,我倒不会这样安排,可偏偏是孙权那个毛头小子要亲自出征!他不过只是夺周瑜兵权,并非夺城!”

“这就给了张辽一个机会,一个以一战而列武庙的机会!”

曹操眸中锐意吞吐,虽孙权也是天下有数的诸侯之一。

但自始至终,曹操都未将那个承接父兄余荫的碧眼小儿放在眼里。

一战列武庙?!

这个期待,不可谓不高。

曹操原本不知道武庙何意,但是,襄阳细作传来消息,诸葛卧龙曾言武庙,曹操便记了下来。

天下评判功高与否,以能否入武庙为准。

曹操令细作盯紧刘备与卧龙,不得暴露。

这一瞬,不光是许诸不懂,曹丞相帐下的其他武将,皆是露出了疑惑之色。

张辽能这么勇?

不到一万的兵马,对抗十余倍的敌军。

能苟活到他们大军支援就不错了,还有机会列入武庙?

若不是这话是从曹丞相口中说出的话,诸位将领高低得评上一句“白日做春秋美梦。”

谋臣这边,几位幕僚闻言,皆是下意识的深思起来。

他们清楚,曹丞相绝对不会无故放失的,既然如此说了,定有其理由。

结合宛城与合肥周边的情况,思索着两地的局势究竟有什么不同。

突然,荀攸眸光一动,想到了什么!

……

兄弟们都还在吗?

在的话之中,吱一声。

礼物上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