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并不怎么守规矩,平均不到三年,两年多一点就举行一次。
南宋基本上按照三年一次的制度举行。
南宋历时152年,郊祀和明堂加起来一共49次,基本上差不多符合3年一次的标准。
南宋郊祀次数很少,而明堂次数很多,也反映出郊祀给南宋朝廷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南渡之后,当郊祀之岁,每以赀用不足,权停郊祀,止享明堂,盖以明堂代郊。
(最近没钱,超过一块钱的活动不要叫我。)
现如今的南宋更是穷得叮当响了,而且赵昺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什么搭建数百间青城斋殿,悉覆以苇席,护以青布。
什么四层七十二个台阶。
什么天步所临,皆借以黄罗,谓之“黄道”。
赵昺穷的都快揭不开锅了,还有人舔着逼脸大言不惭,言之凿凿非要依惯例,依旧制。
比如前几日在朝堂上就有一位不开眼的,吵吵闹闹要求赵昺盖房子,还是盖那种数百间青城斋殿的。
被盛怒之下之下的赵昺差点揍死。
节约,怎么节约怎么来吧,能不要的都不要了,能减少的都给减少了,能用往年旧的就不要用新的。
就这,礼部、户部还有工部,几位大佬聚在一起口水乱喷,脸红脖子粗,争来争去,算来算去,在省得已经不能再省的情况下,预计这次冬至郊祀最低需要花费三十余万贯钱粮。
钱不当钱啊。
赵昺心中万马奔腾着,特酿的,好几十万贯呢。
还好,费用还不到原来的二十分之一。
“钱是王八蛋,花完继续挣。”
虽然赵昺心疼的牙疼,但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也只能寻求自我安慰。
时辰已到,一身盛装的赵昺,左拥右抱。
啊,呸,是前呼后拥。
赵昺坐在銮驾上,缓缓地出了宫门。
文东武西站着的群臣看到赵昺的銮驾,连忙弯腰拱手行礼,然后按照次序跟随在皇帝銮驾的后面。
在赵昺之前的几任南宋皇帝为了省钱都是在明堂里举行的。
但这次不同往日,朝臣们都觉得自赵昺登基以来,国朝各项事情蒸蒸日上,朝廷内外上下一心,为了鼓舞士气也为了凝聚民心,有必要搞一次“盛大”的郊祭。
反正在朝臣们的良苦用心,苦苦相劝下赵昺妥协了。
虽然跟北宋时期的郊祭不可同日而语,但人还是很多的,用人山人海都不足以形容。
整个海口可以说万人空巷的存在。
能出来的都出来了,犹如成堆成片的蚂蚁一样,密密麻麻。
南门口,赵昺的銮驾后面,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祭祀队伍,向着南郊“祭坛”出发。
“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