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祥兴七年

绝不是什么过年了去集市上扯来二尺红头绳当作新年礼物。

租种别人的地,交付租金本来是理所应当的,但交租子的方式,怎么收,收多少,那可不是佃户说的算了。

一债未完再添新债,形成一种死循环,卖儿卖女都是常事,惨绝人寰。

这便是赵昺坚持要定下“祥兴十条”的原因,必须最大程度保障佃户的生存环境。唯有此,才能争取最底层普通百姓的人心。

“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

“唉……”

看着已经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12岁生日,赵昺并没有多少快乐可言。

为了皇家的脸面,为了娘亲杨太后能高兴高兴,此时的赵昺也只能强作欢颜。

“小桔灯。”赵昺喃喃自语道。

一盏微弱的小桔灯,足以成为照亮黑夜的骄阳,坚不可摧,无人能敌。

民生多艰难,黔首何其苦。

虽然在大宋控制的区域内,百姓们的生活已经逐渐好了起来,但赵昺仍不满意。

“小桔灯!”

“朕应当成为那一盏微不足道的小桔灯,黑夜里,照亮大宋的黎民众生。”

历史上赵昺于景炎三年(1278年)四月称帝,同年五月改元“祥兴”,次年也就是祥兴二年农历二月初六,1279年3月19日南宋灭亡。

祥兴七年,公元1284年。

续命,续命!

随着赵昺来到这里,已经强行为“大宋”续命五年之久。

民生,得一件一件的办,一步一步的来。

新的农业政策已经实施三年,而经过的三年时间,整个广南东路那些新开垦的荒地也逐渐有了肥力。

令人欣慰的是,在琼州,大宋科学院在新品种培育方面已初见成效。得益于良种、土化肥等技术条件的提升,农业产量再次得以提高。

随着优质种子的成功培育,以及近年来减租降息政策的实施,老百姓的压力大幅降低,家家户户逐渐有了余粮。

百姓有余粮,朝廷的粮库也充实起来。

历史,再一次验证了那句老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除了农业,教育事业也在蓬勃发展着。如今的大宋学堂更加完善,从原来只有小学,到现在的中学,太学(相当于后世的大学)应有尽有,官办学校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开花。

然而,每一次考试季,大人们都颇为操心。孩子考试好的,大人们的心情颇为顺畅;孩子考试不好的,大人们显得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学校门口,偶尔传来阵阵声泪俱下,歇斯底里的哭喊声,成年人的崩溃果然就在一瞬间。

紧接着就听见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以及孩童们的嚎啕大哭声。

可怜天下父母心……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瞬间,祥兴七年之秋已至,微风轻拂,金风送爽。夏日的酷热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秋日的凉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