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赵昺十六岁。
大宋皇宫,殿内齐聚大宋重臣,寒冷的天气难掩众人喜悦之态。
最兴奋的当属兴王赵与珞了,自从得到官家的许诺不用再做什么“监国”的差事之后,赵与珞可以说高兴的睡不着觉。
“陛下驾到!”
随着李邦宁的声音响起,赵昺走了过来。
“臣等见过陛下。”众人停止三三两两的讨论,行礼道。
这是一场讨论北伐事宜的会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都坐吧。”赵昺指了指早已经摆好的小锦墩。
“臣等多谢陛下。”众人道。
“整整十一年过去了,老了,都老了,果然是岁月不饶人,岁月催人老啊。”赵昺看着逐渐老去的众人,心中突然有一种“青丝白发一瞬间,年华老去向谁言。”的感慨。
就算是年轻的苏景瞻,黄鹤,武磊等人都已经快步入中年了。而老将军江钲如今更是到了耳顺之年,头发花白,让人不忍直视。
“江老将军,最近身体可好?”大战在即,赵昺最是关心手下大将的身体状况。
“老臣多谢陛下挂念,臣身子骨硬朗得很,臣期待着时刻追随陛下左右,北伐中原,恢复我汉家江山。”江钲站起来,中气十足地说道。
“善!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卿老当益壮,当为朕之黄汉升。”赵昺赞誉地说道。
这话透露出来的期待就很重了,听了赵昺的话,江钲也是颇为激动。连忙说了一些不辜负陛下厚望之类的漂亮话。
(历史上,黄忠可不是演义中所描述的被马忠一箭射中,不治身亡。北伐即将开始,赵昺可不会用一个被射死的古代将领来夸赞自己的大将。不吉利,绝对不吉利。)
“启奏陛下,大宋在陛下治理下,时至今日,已经十一年了,我朝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如今,我大宋更是国力强大,兵精粮足。臣启陛下当顺天应人,为天下计,发布讨贼檄文,率领三军北伐中原,还于旧都。”文天祥率先起身奏道。
“臣复议!”
“臣等复议!”
文天祥的话代表了文臣武将的心思,一时间,众人纷纷起身,高声说道。
“善!我大宋顺天应人,乃天道正统,我汉家江山岂容区区外人觊觎!这十一年来,朕夙兴夜寐,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每日无时不刻不在思念那梦中的汴梁城,不为别的,就为了天下黎民苍生不再做那奴隶。”
“陆相公,这讨贼檄文还是交给你写吧,你办事朕放心。”赵昺道。
“臣遵旨,臣今日就把檄文写好。”陆秀夫应了一声。
檄文对于古代战争来说非常重要,要占据大义,更要面面俱到,其中各种措辞都要斟酌再三,甚至每一个字都要反复敲定,并不是如同书写圣旨那样简单的。
檄文虽不比修史,但也是极为重要的,而且一旦发出去之后发现有错误,必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所以书写檄文需要相当慎重才行。
“苏卿,新城那边什么情况?”赵昺目光转向苏景瞻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