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朕已经下诏了,你们几个,难得回来一趟孝敬朕,怎么,腻了,想回去瞒着真又溜到大漠里吹吹胡风了?”杨景的发问,自然又是让杨威舍了那份在秦藩虎骑面前的杀伐果断。
轻声说着:“儿臣知道瞒不过父皇,可父皇没说话,儿臣便以为父皇许了不是?”杨威的脸上一如少年时那般无赖的神色,着急叩首再道:“既然父皇让儿臣多待几日孝敬父皇,那儿臣谢父皇恩典,不过今日来,的确还有一件事”
话音未落,杨景就自己叹气:“坐下,有事就说,朕知道你来献殷勤就没那么简单”
杨威也不客气,竟然真的松了手,跑去接过陈和倒满的茶,自己先喝了一口。等到陈和心领神会退出帐外之后,方才说起了自己心里的事:
“北伐的事,父皇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咱们是今年打,还是明年,能不能给儿臣一个准信,让儿臣好早做准备”
早先是奉安国丧,不宜兴议兵事,可这几日了,北伐的事还是没个声响,杨洛之前在长安城里所言的出海靖平,收复孤悬海外的东台岛的事,也没准信。
打仗要的就是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像和北奴蛮子这种大仗,少说要提前个一年半载准备。
瞧着那些随驾的公侯们一个个在私下议论,杨威心里就发痒,早就恨不得出兵大漠,像自己皇叔那样,撵狗一般的将北奴王庭撵到那漠北去。打一个“漠南无王庭,单于不东望”的一世太平出来。
“想打仗了?你就放宽了心,到时候有的是仗给你打,你既然问了,那朕就先说与你,兵部的意思,兵分三路,中路出连城,北路由北宁城出兵牵制,到时候朕就把直捣王庭这件事,交你来做,你要替朕,替这大宁,出尽这几年的恶气,给这天下,打一个太平出来。没有太平,咱们大宁如何能见到盛世”
杨景所言,同杨威所料的相差无几,三路齐出,让那北奴蛮子不知虚实,往哪面逃都不是法子。
“可中路道,三镇之军已经北调,父皇打算交给谁来做?”
这也是杨威忧心的事,若是真的按着三道齐出,身居中位的连城之军最稳也最险,毕竟围魏救赵的故事,随着互市之后,连北奴的小儿都能讲出几句。一旦丧心病狂的置王庭于不顾,直接南下破连城而围长安,可就是比谁更早拿下。
北奴的王庭可以在草原上搬来搬去,可长安不行,连城也不行。
杨景心里也是忧虑此事,如今的连城是分作九边,三镇之军北调过后,在长安正北也就是十二万人,交给谁来统率,是一个最大的难题。
要威望够重,可以压服这四伙人,压住手里那些将门公侯子弟,也要是一个老道的名将,在瞬息万变的战阵上,可以让长安的北面,固若金汤。
细想下来,符合这两点的,只有三人,定国公曹蛮、护国公邓彦、邢国公李复。都是跟着先帝打天下的老将,可一人如今卧病在床,一人垂垂老矣,一人在福闽道多年,不问北地边事。宇文杰不领兵,姜楷太年轻,独孤家信不过。留给杨景的选择,在大宁的二代武将大多因六年前楚藩而折戟过后,着实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