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邹元标,宋一璟,韩爌等人。
不仅如此,为了顾及到他们的身份地位和职级待遇,魏忠贤甚至还得煞费苦心地安排他们前往南京,担任一些看似清闲却又不失体面的官职,比如专门负责饲养鸟儿的尚书或是热衷于观赏花卉的御史等等。
话说这大明律虽明文规定,顺天府与应天府二者之规格毫无二致。然而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只因那南京城中并无当今圣上坐镇。如此一来,同等官位的官员若从北京调任至南京,无疑会被视为遭受沉重贬谪;可若是自南京调往北京任职,则无异于喜从天降,可以大肆操办一场长达十日之久的流水宴席来欢庆升迁之喜。
于是乎,那些备受冷落的高官要员纷纷汇聚于南京城。
他们虽仍顶着高贵的名分与尊崇的地位,但手中实权已然丧失殆尽。无奈之下,只得充当起这十七世纪的高级寓公角色,终日寄情于山川秀水之间,悠然自得地涵养出一种浑然天成的盛世闲适情怀。
这样也造成了一定的南北对立。
而在这群人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当属那位南京礼部尚书董其昌先生。提及此人,想必众人都不会陌生,他正是那位曾无偿且自愿为北京紫禁城挥毫泼墨、绘制丹青的着名大书法家兼大画家。
这些位高权重的高级预备官员们,平日里尽享那闲适安逸、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他们每每出行之时,总是呼朋唤友,结伴而行,身旁簇拥着三五个知心挚友。而在其身后,则紧跟着一群侍奉左右的禅客与书童。当踏入府邸大堂之际,桌上已然摆满了珍馐美味,用以款待来访宾客。不仅如此,还有那娇艳动人的美妾相伴于身侧,可谓是享尽人间艳福。
每当明月高悬之夜,他们便可对着皎洁的月光轻抚琴弦,弹奏出一曲曲悠扬动听的乐章。此时,回应他们琴声之人亦不在少数,仿佛周围皆是知音子期般,能够领略其中美妙韵味。若是遇上雪花纷飞的时节,更是别有一番雅趣。他们会亲自清扫积雪,然后取来纯净的雪水烹煮香茗。要知道,如今正值小冰河时期,即便是江南一带,到了冬季也是大雪频繁降临,故而扫雪烹茶之事也成了家常便饭。
倘若能有幸邀请到两三位谈笑风生的鸿儒雅士前来相聚,众人便会一同分坐在繁茂树林之下的潺潺小溪之畔。期间,更有青春靓丽的二八佳人手持美酒,穿梭其间,为诸位助兴。大家或是引吭高歌,或是即兴赋诗,又或是聆听那婉转悦耳的小曲儿。在此等情境之中,全然没有那些繁琐公务所带来的身心疲惫,亦不存在因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琐事而产生的困窘烦恼。不得不说,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恐怕再也找不到比这般更为高级且纯粹的享乐方式了。
然而,在那官场之上,除了那些已然满头白发、行将就木之人,以及被病痛折磨得有心无力之辈外,寻常之人,又有谁不渴望能如芝麻开花般节节高升呢?即便是那天启朝的顾秉谦,还有崇祯朝的董其昌,皆是年逾古稀,却仍旧一心钻营不止,皆妄图能够谋取阁老一职。待到最终功成身退之时,还能再获封一个诸如太子太保之类的虚名头衔,待百年之后,更可被追加一个带有“文”字的谥号。如此一来,这一生身为文官,方可称得上圆满无憾。
且看那些身处北京朝廷的文官们,于处理公务之余所玩弄的花样,比起他们这些身处南京朝廷的闲散官员而言,更是显得花哨且高级得多。
话说回来,正所谓“千里为官只为财”,倘若未能谋得一个油水丰厚的肥差官职,那么又何来足够的资本去纵情享受生活,又如何有能力去庇佑自己的亲朋好友乃至门生弟子呢?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可即便如此,难道就要因此而消沉堕落、一蹶不振吗?当然不能!无论遭遇多少艰难险阻,都应努力活出一副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模样。
且看那南京朝廷中的大小官员们,为了能够在仕途上更进一步,一个个可谓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他们犹如饿狼扑食一般,削尖了脑袋,想尽一切办法去巴结北京朝廷里那些位高权重、呼风唤雨的大臣们。只要能与这些权贵攀上关系,哪怕只是得到对方一丝一毫的青睐和赏识,对于自己的前程来说也是大有裨益啊!
今年又逢京察之年。想当年,张居正当政之时推行的考成法何其严格有效,令众多官员兢兢业业、不敢稍有懈怠。然而自从他离世之后,这一制度便逐渐变得名存实亡、流于形式了。尽管如此,每三年一次的京察仍然像是一把高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许多官员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严阵以待。
不过,这里面还隐藏着另一层深意。原来,如今在南京朝廷中那些失势受冷落的官员大多属于东林党一派;而在北京手握实权的官员则多为昔日的阉党余孽,或者说是现如今的帝党成员。如此一来,让一向自诩清高的东林党人放下身段去攀附讨好这些帝党人物,着实令他们感到如鲠在喉、难以接受。
但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若是身后能有一座坚实可靠的靠山作为依仗,那么想要在官场上平步青云自然也就并非难事了。到那时,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岂不是唾手可得?
所以说,即便是心中再不情愿,这些东林党的官员们也只能咬咬牙、硬着头皮,想方设法地去打通关节、巴结奉承,以期能够在朝中找到一个愿意为自己撑腰说话的贵人。
如此这般,或许终有一日便能迎来时来运转之机,得以加官晋爵、荣升京城,坐上那令人艳羡不已的肥缺美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