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组的实际落点位于三座环形山之间的空旷区域,月壤厚度大约有14~17厘米,含水量较高,但颗粒直径很小,似乎是工业排放的废弃物,主要由玄武岩、熔融岩碎屑、玻璃碎屑、塑料颗粒和碳纳米管粉末构成,所谓的干扰就是太阳风吹拂月面产生的带电粒子与这些碳纳米管互相作用导致的结果,它的单位电离强度甚至不亚于一颗手持式EMP炸弹。
C—3踏出舱盖的那一刻就感觉到了不正常,他的头盔显示器出现了大量噪点,远距通讯变得时灵时不灵,只有脚踏实地,远离自己的登陆器后,这样的异常才算缓解。
无处不在的带电粒子让每样东西都携带了电压,即使是先进如此的现代通信设备,也会在这种环境下快速老化,所以他当即命令小组成员减少无线电的使用,并果断让计划中本该留守月面的两人一同下降。
乘坐钩索升降机花费了3个多小时,七人一弹分两批到达了空洞的底部。简单测试过后,C—3才发觉自己因无人探测器的精度问题产生了误判——原本他以为这里是共同体建造的移民城市,但实际上这只是两条地下管道的交汇点,虽然它们的直径也得有三四公里就是了。
考虑到目标位置还在更下方,C—3没有深究两条管道通往何方,而是打开了随身装备的破岩钻机,他们不需要挖多深,这年头的月球表层是由一堆空泡堆积起来的东西,一切看起来坚硬如铁的墙壁,实际上只是几米厚的蛋壳,要是算上空洞的直径,甚至称之为薄膜也不为过。
钻到一半的时候,他们短暂地接收到了A组的通讯,准确的说,是A组砸穿空洞所发出的震动和噪音。声波是在岩石中传递的,所以他们无法找出A组的确切方位。
再往下,又是一条巨大的管道,C—3据此判断此处的下方很可能还有同样的结构,事实也确实如此。
在下降到第三层后,他们总算接收到了A组的无限通讯,C—3把两个闲人派过去查探情况,剩下的人则是把鱼雷固定在目标位置,然后将机械计时引爆器和遥控引爆器的缆线拉到升降机上。
至此,一切都似乎非常顺利。
A组的位置在C组的东南方向约一百公里处,他们穿透了大概四层“薄壳”,但登陆器却像掉进过矿物研磨机一样,除了那颗鱼雷以外,其他东西没有一片是完整的。从探查者发来的图像看,乘坐这台登陆器的A组7人应该完成了自救操作,至少C—3没有找到属于人体的零件碎片,所以他没有在意消失的那几人。
他在这段时间也通过终末号联系了B组,但B组的例行通讯没有按时进行,C—3也没有去管,毕竟这种事情太过常见。
终末号的信号时断时续,考虑到月面上强烈的电离干扰,C—3认为没有派人查看的必要。
最终,在任务时序进行到第11小时的时候,升降机的高强缆绳被人为切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