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光阴,转瞬即逝。
蒙古草原上,寒风依旧凛冽,却吹不散大汉铁骑的熊熊战意。
薛仁贵率领着麾下将士,如同一柄锋利的尖刀,深深地刺入蒙古腹地,所向披靡。
蒙古各部族,在汉军的铁蹄之下,纷纷溃败,四散而逃。
与此同时,大汉境内,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各州郡在法正的推动下,纷纷设立学堂。
朗朗读书声,开始在各地响起,为大汉的未来,注入新的活力。
徐州州牧府,诸葛亮却眉头紧锁,一脸愁容。
“主公,可是有何烦心之事?”主簿小心翼翼地问道。
诸葛亮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竹简,“唉,这竹简实在太过笨重,携带不便,不利于书籍的流通啊。”
“确实如此。”主簿点头附和,“若是能有更轻便的书写之物,就好了。”
诸葛亮翻阅着案上的书籍,心中思绪万千。
竹简笨重,缣帛昂贵,都不是长久之计。
如何才能让知识更广泛地传播,让更多的人能够读书识字?
突然,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纸!对,是纸!
虽然工艺粗糙,但却轻便易携。
如果能够将造纸术改良,用纸来书写书籍,岂不是可以大大增加书籍的流通?
想到这里,诸葛亮豁然开朗,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立刻起身,取来笔墨,开始撰写奏折。
“臣诸葛亮,拜见陛下。”奏折的开头,诸葛亮先向刘备请安,然后笔锋一转,将自己关于纸的想法,详细地阐述了一遍。
“臣以为,若能以纸代竹简,则书籍流通之速,可增数倍。百姓求学之易,亦可大增。此乃利国利民之举,望陛下明鉴。”
写完奏折,诸葛亮反复检查了几遍,确认无误后,命人快马加鞭,将奏折送往洛阳,呈给刘备。
洛阳,皇宫御书房。
刘备正在批阅奏章,内侍小心翼翼地递上一封来自徐州的奏折。
“徐州?”刘备接过奏折,眉头微微一挑。
自从诸葛亮坐镇徐州后,他很少有奏折送来,这次又会是什么事情?
他打开奏折,仔细阅读起来。
随着阅读的深入,刘备脸上的表情,从疑惑逐渐转变为惊喜。
“妙哉!妙哉!妙哉!”
刘备看完奏折,激动地站起身来,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
这时,沮授和郭嘉得召,前来汇报政务。
一进入御书房,便看到刘备如此激动,不由得好奇问道:“陛下,何事如此高兴?”
刘备哈哈一笑,将奏折递给二人,“你们自己看看吧,孔明真是给了朕一个大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