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师范毕业之后,三十多年过去了吧,没有再跟老同学们见面了。
想不到再次见到他们,竟然是这样的一个奇诡的场景。
李永恒当然知道他们仨的名字,知道他们的性格特点。但此时此刻,自己得假装是第一次见面,忍住了眼眶里的泪珠,满脸笑容地和他们打招呼。
房间里的四架高低床,先来的三个人,都选了上层床位。
李永恒依样画葫芦,老实不客气地选了最后一个靠窗的上铺。这样的选择,跟原版的经历是一样的。
他把背包和手提袋放到木板床上,爬到上铺,开始整理自己的东西。
趁大家各忙各的,李永恒从背包里取出那台大屏智能手机,使劲按了电源键,手机屏幕没有反应。再试了一下指纹解锁,也没有反应。
他急得快要哭了:这台手机不是坏掉了吧?这个年代,谁会修理智能手机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等一下,说不定是电量用完了呢?
李永恒这么一想,相当于是进行自我安慰,悻悻然地把手机悄悄地塞进了裤兜。
手机入袋,李永恒这才稍微宽心。至于啥时候给它充电,那得找到能充电的插座再说。
手机是一回事,那台蛮不讲理的、罄竹难书的小仪器,又是一回事!
现在,就让它继续呆在帆布大背包里吧!可别再出什么幺蛾子了,拜托!
在他身穿的衣服和裤子里,特别是两个裤兜,分别装着当时的钞票和粮票。那是他父母为他上学而准备的。
掏出来数了一下,钞票有32元,粮票有50斤。
当时临出家门,李永恒还问父母,粮票这种东西,现在还有用吗?
父母都说,不管有没有用,你放在身上总是没有错的。万一你去到七星市那边,用得上粮票呢?
这点钱财,在1987年来说,特别是对于一个新生来说,不能算特别多,但也绝不算少了。
李永恒把钞票和粮票重新放回兜里,然后咳嗽一声,一本正经地跟仨人自我介绍:“你们好。我叫李永恒,从鱼峰市的芝州县来的。你们呢?”
宿舍内的其他三人,开始轮流跟李永恒做自我介绍,互报了姓名。
一个矮墩壮实的叫杨勇华,一个斯斯文文的叫何文斌,还有一个流里流气的叫黄少军。
三人都分别跟李永恒简单自我介绍,他们分别来自哪个市的哪个县,年龄有多大。
通过聊天,李永恒“得知”三个新同学,年纪都比自己要大得多。最大的杨勇华,居然比自己大了4岁多!
所以,李永恒就顺理成章的分别叫他们老杨,老何,老黄。
三位舍友,也就不客气地把李永恒这个小弟弟叫“小李”。
这一切,也跟原版的经历差不多。
李永恒跟他们仨正聊得起劲,门外有个戴袖章的成年男子敲了敲门:“同学们,你们拿好自己的单子,跟我去后勤部领取蚊帐被子等生活用品。”
还没来校之前,李永恒和常大朱就从县里的招生办了解到,这所师范学校,给每一位新生准备了蚊帐和毯子、凉席、脸盆、胶桶、铝饭盒等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