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衙役大人还说了,知道其他的随时可以去衙门找他补充,表现好说不定还有机会见到那位传说中的李大人哩。
老杨头对李大人的认知,就是个顶顶能干的官,修出了从没见过的路,那路刚修出来时他都不敢走。
他走到在小路上,正巧碰见刚刚见过的货郎,叫住他买上了一朵绢花和一块饴糖,心下想着有了今儿的收入老婆子也能松口气了。
而有了老杨头这个例子,往日让人敬而远之的衙门开始有不少农民进进出出。
有些人不理解,对旁人说:“这种地的学问有什么好整理的?书上都写着大家都知道,这李大人就是白瞎银钱!”
“是啊是啊,这李大人就是太年轻了,要我说就是飘了,老老实实的当官不好吗?非要折腾。”
旁边一肥胖的中年男子连忙附和。
“话可不能这么说,李大人一心为民,不为自己的私欲,这都值得我们学习的!”
旁边一留着山羊胡的男子虽然嘴上如此说,但表情也十分不以为意。
大家对李山想改进农具能理解,但整理农业知识编纂新农书?
不少人都感觉白费功夫,毕竟用的上那个书的农民们都不识字不是?
*
有人对李山此项措施不看好,自然也有人想搭便车。
毕竟之前的经验告诉他们,李山没有白干过一项工作,全都做的有声有色。
他们自己出不了政绩,跟着蹭蹭还不行么?
此时就有人约了李山出来吃饭,想维护维护感情。
李山看在对方三叔是京城有名的先生份上,想着说不定以后家里孩子还需要对方指点,哪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