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气得吹胡子瞪眼:“没坏心思?你拿火药能干好事?这东西易燃易爆,一个不小心,就能炸得人仰马翻,你是想把皇宫给掀了?”朱棣赶忙摆手:“父皇息怒,儿臣哪敢啊!您听儿臣解释,这不是快到七夕了嘛,儿臣想着给媳妇弄点新鲜玩意儿,逗她开心,就……就拿了点火药,想给她放个特别的烟花。”
朱元璋一听,哭笑不得:“你这混小子,为了哄媳妇,连火药都敢偷?你可知这火药有多金贵,是咱大明的命脉所在,能随便拿去放烟花?”朱棣低着头,嘟囔道:“儿臣也是一时糊涂,想着媳妇平日里跟着儿臣吃苦受累,就想在七夕给她个惊喜。父皇,您就饶了儿臣这一回吧。”
这时,马皇后听闻消息赶了过来,一进御书房,就看见朱元璋气得满脸通红,朱棣低着头站在一旁,心里便明白了七八分。她走上前,轻声劝道:“陛下,消消气,棣儿也是一片孝心,虽说做法欠妥,但总归没酿成大祸。”朱元璋见马皇后求情,神色稍缓,可还是板着脸:“皇后,你莫要替他说好话,这要是传出去,别人还以为朕的儿子都是这般不懂规矩、肆意妄为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棣见马皇后帮自己说话,心中一喜,连忙附和:“母后说得对,儿臣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父皇,您要是气不过,就罚儿臣吧,是打是骂,儿臣绝无怨言。”朱元璋瞪了他一眼:“哼,你倒会卖乖。看在皇后和你认错态度良好的份上,这次就从轻发落。不过,这顿板子,你是免不了的,给朕长长记性!”
说罢,朱元璋命人取来板子,朱棣也不敢反抗,乖乖趴在凳子上。行刑的太监高高举起板子,轻轻落下,看似打得响亮,实则没使多大力气。朱棣心里明白,这是父皇给自己留面子,嘴上却还喊着:“哎哟,疼死儿臣了,父皇,儿臣再也不敢了……”
打完板子,朱元璋余怒未消,又教训道:“老四,朕告诉你,这火药关乎大明国运,日后不许你再碰分毫。若再有下次,朕绝不轻饶!”朱棣连忙起身,一瘸一拐地走到朱元璋面前,拱手道:“父皇放心,儿臣记下了,绝不再犯。”
马皇后在一旁看着父子俩这一出,忍不住笑出声来:“你们父子俩啊,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倒把这事儿演得热闹。好了好了,棣儿也受罚了,陛下您也别气了,气坏了身子不值当。”朱元璋无奈地摇摇头:“罢了罢了,希望他真能记住这次教训。”
过了几日,恰逢七夕佳节,皇宫里张灯结彩,一片喜庆氛围。朱棣因着前几日的事儿,本不敢再有大动作,可又心疼媳妇失望,正愁眉苦脸时,朱元璋却差人送来了几大箱特制的烟花,说是让他给媳妇好好过个节。朱棣又惊又喜,忙带着媳妇来到空旷处,点燃烟花。刹那间,五彩斑斓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美不胜收。朱棣媳妇乐得合不拢嘴,直夸朱棣有心,朱棣却悄悄在她耳边说:“这可得多谢父皇母后,不然啊,今晚可没这美景看咯。”
此事之后,朱棣果真没再动过火药的心思,一心扑在军事与政务上,愈发勤勉努力,渐渐成长为朱元璋麾下的得力战将。而朱元璋与马皇后呢,依旧携手守护着大明江山,看着子女们成长、国家日益昌盛,心中满是欣慰。岁月悠悠,这一段火药引发的小插曲,也成了他们日后茶余饭后的笑谈,为宫廷生活添了一抹别样的温馨色彩。
日子如流水般逝去,火药的发展在大明却从未停歇。随着技术愈发成熟,火药不仅用于军事、民用建设,还融入了各种庆典活动之中,成为了大明独特的文化符号。各地纷纷举办火药技艺大赛,工匠们各显神通,研制出五花八门的烟火样式,引得百姓们欢呼雀跃,争相传颂。
有一回,京城举办盛大的烟火大会,朱元璋与马皇后携手登上城楼,俯瞰着城中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美景,心中满是感慨。朱元璋对马皇后说:“皇后,你瞧,咱大明因这火药,变得愈发热闹繁华了。想当年,为了研制火药,可没少费周折,如今看来,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马皇后微笑着点头:“是啊,陛下。这一路走来,多亏了您的远见卓识,还有众将士、工匠们的齐心协力。如今这盛世景象,便是对大家最好的回报。”
朱棣也带着妻儿前来观礼,看着漫天烟火,他对身旁的儿子朱高炽说道:“炽儿,你瞧这烟火漂亮吧?当年你父王我啊,还曾因这火药闯过祸,挨了你皇爷爷一顿板子呢。你可得记住,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莫要像父王当年那般冲动。”朱高炽乖巧地点头:“父王放心,儿臣记下了。”
烟火大会结束后,众人意犹未尽地回宫。一路上,朱元璋与马皇后、朱棣一家边走边聊,欢声笑语回荡在宫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