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茴霏婚姻 太子落马

陈夫人一听,马上噎住了。想了半天,给老夫人行了个礼,神情古怪地回去了。从那之后,再也不提杨七的婚事。杨依依自己,也不在乎自己的归宿。前世,她是个图书馆的管理员。母不慈,父无能,弟弟自私。为了那个家,熬成四十多岁的老姑娘。倍受家累,生的渺小,死的窝囊。现在穿书一世,事业有成,有了这么多钱,还不受家累,也就知足了。

杨茴是三月底回来的,见了他女儿,很是欢喜。杨霖长开了,白白净净的,长相有点像李夫人。见人就笑,成日傻乐。因为女儿,夫妻的关系和缓些。过了两年,郑氏又生下儿子杨霄。郑氏把全部精力放在儿子身上,与丈夫相敬如宾。杨茴与小妾福宝生了一儿一女,现在有儿有女,日子过得平稳下来。

杨霏霏是四月十六出嫁的,杨八是英王最小的孩子,一向很是疼爱。她要出门,英王夫妇是下了本儿的,嫁妆准备得齐全,红床开道,喜棺压后,从生到死的东西都有,真正的十里红妆。李老六很会办事,对这桩婚事十分满意,婚礼办得还算体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杨八过了门,跟李离相处很好,小日子过得很美。一年多后,杨八生下了长子李孝宫,三年后,又生下次子李孝友。

在杨霏霏出嫁的当年,皇家出了一件大事。因为太子宠姬的黑手,太子妃中了招,没多久就过世了。太子妃生前留下书信,细数了太子的不堪。还收集了很多证据,把他做过的那些缺德事都抖落出来。太子妃娘家虽然惹不起皇家,不敢明着闹。却把那些证据重新抄写,偷偷地送到各位御史家里。

太子这些丑事一出,朝廷内外哗然。一国储君在天下人面前丢了面子,帝后也觉得脸上无光。皇后领人到了东宫,命人打死了那个太子宠姬,指着太子骂:“我没有你这样禽兽的儿子,给你娶了那么好的媳妇,你不稀罕,让你的小妾要了她的性命。你父皇打天下落了浑身旧伤,治理天下时,夜以继日的工作。你的长姐为了大燕,孤独一生。你的二弟为了国家,东征西讨。在首征高句丽时,他受了重伤。你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居然在晋王征高句丽时,扣住军粮,截断求援快报,想置他于死地。你与国无功,文不成武不就。只因为你命好,托生在我肚子里。当了嫡长子,就平白做了一国的太子。你不知足,卖官敛财,把持盐业。花天酒地,不思进取。我看,你才该死。”

太子跪在地上,看着辜后冷笑道:“孤知道,父皇母后早就瞧不上儿臣了。现在还说这些借口做什么?太子妃,只是为了那个位置,勉强与孤维持面子情。她在父皇母后面前,表现的一副谄媚嘴脸,博得父皇母后欢心。在其他人面前就是另一副样子了,母后不知道吧。她自己无所出,却对庶出子女百般打压。她生性奢侈,利用自己的身份给娘家弄了不少好处,这就是母后给我找的好媳妇。”

皇后气得够呛,嘴里喃喃道:“你胡说,太子妃不是那样的人。”

太子讥讽:“长姐的命运,不正是父亲造成的吗?父亲若好好辅佐新君,大姐自然可以当她的太后。父亲自己想当皇帝,长姐又该何去何从?拥立父亲,对不住自己皇家儿媳的身份。杀死父亲,又对不起父母的生养之恩。我当太子,是祖宗法制。自从有周礼以来,立储都是立嫡立长,不立贤。在这点上,儿臣没有过错。”

皇后瞪着太子,牙缝里挤出话来:“你这孽障,胡说些什么。”

太子又道:“说到二弟东征西讨,这是父皇的意思,又不是孤让他去的。孤是一国储君,总不能天天上战场厮杀吧,要那些文臣武将干什么呢?晋王他一向好大喜功,只知道开疆拓土,立下大功讨父皇欢心。却不知,每次战争都是生灵涂炭,耗费国库。说孤扣留军粮,那高句丽远在东北,入冬时节,冰雪路面,运输转运十分艰难。原想等天气好一点,再送上去的。截留战报,更是没有,也是因为运输途中常出意外。也或许是太子妃怨恨我,临终遗言中栽赃陷害的。”

皇后坐到坐床上,十分失望地看着太子。缓缓地道:“每个人都有缺点,人无完人。只是,知错能改才行。你到现在,一点也没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晋王是我生的,他什么性子,母后还能完全不知道?他懂得隐藏,在臣属与国民面前没有暴露,这就是聪明。他与晋王妃相处和谐,生儿育女,这就是懂事。不管他背后养多少女人,只要晋王妃不揭露,他就是好丈夫、好父亲。你连个媳妇也哄不住,让她如此怨恨你。处心积虑地收集了你这么多罪证,还公布与众。父皇母后的脸也让你丢光了,你还振振有词呢。”

太子听这话,苦笑几声:“母后教训的是,孤知道错了。原来,母后什么都知道。皇家要的是体面,不是实质。背后养女人无碍,只要人前夫妻恩爱。国家臣民损伤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放在明面上的功勋。”

皇后冷笑一声:“古人为什么主张立嫡立长不立贤,因为嫡长是客观存在的,而贤能是可以装出来的。嫡长也可以装出贤能来,让臣民们安心。可贤能这东西,没法子比较。都说晋王贤能,秦王他们几个能服气吗?他们觉得自己也很贤能呢。我们给你机会了,你不装啊。你花天酒地的,不能等你当上皇帝再风流吗?还要疯狂敛财,当上皇帝后,全天下的财富还不是你说了算,你着什么急呢?”

太子脸色变白了:“母后,儿臣还有机会吗?”

皇后摇摇头:“这几次科举成功举办,你父皇也认可了晋王的政见。现在中下层的官员中,很多都是参加科举上来的寒门士子和平民子弟,他们与晋王关系很好。那些宗族,世族大家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支持晋王。晋王南征北讨,与军中关系密切。如果让军方势力在你和晋王中选,十之八九的军官会选择晋王。在民间,晋王与商路的关系也很好,杨七的不舍商行,张家的西市牙行,江南李家的商队,都抱晋王的大腿呢。”

太子对着皇后磕头道:“谢母后明示,儿臣知道了。母后给儿臣指一条生路吧,儿臣愿意做个闲散的王爷。”

皇后点点头:“你能想开,母后就安心了。晋王在朝中与民间的势力已经根深蒂固,我与你父皇也无可奈何。不过你放心,你也是我亲生的儿子,母后怎么会忍心害了你呢。你就做个安平郡王吧,只要有父皇母后在的一天,你都是平安无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