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始皇死,而地,不分。

嬴政负手而立,他的耳边传来乡村父老的议论声。

突然,有一句话引起他的注意。

“如果,渭水能一直不干涸,那就好了。”

对哦,有什么办法,能让渭水,乃至(黄)河一直保持水位平衡呢?

嬴政陷入了沉思。

......

走回去的路上,嬴政忽然想到!

有办法,确实有一个办法!

与关中地区相反,百越地区多雨,江河时常发生洪灾。

如果,如果,如果能将南部的水流,通渠引入关中地区,能做到吗?

嬴政被自己这个大胆想法吓了一跳,他不禁问自己,能做到吗?

他立在原地闭眼思忖,一会儿后,猛然睁开双眸。

“能做到!一定能做得到!”

“朕当年为攻百越,连灵渠都挖了,南水北调,有何不可?”

从技术层面上来看,自然是做不到现代那么尽善尽美的,不过肯定可以缓解现状。

那么,秦朝真的能做得到吗?

你还别说,真有可能!

众所周知,秦国修建了都江堰、郑国渠,秦朝修建了灵渠三个伟大的水利工程。

其中灵渠,就是用来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人工运河。

东借湘江,西入漓江,然而湘江的水位低于漓江。

如何让水往高处流,就需要人为改变水位的高低差。

于是,秦朝的水利工程师想了个办法,建造陡门,待船只经过时,开闸放水,让水位下降,船只得以顺利上行和下行。

“三十六陡下兴安,一陡一个境界,一陡一个天地。”

来自两千多年前的灵渠,还涉及到许多专业知识,比如泄水天平、三七分派等。

直至今日,灵渠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人无不感叹老祖宗的聪慧。

由此可以推断,大秦实际上是有能力实现“南水北调”的壮举。

只是工程量之浩大,怕是难以估测。

先前,秦国就因为修建了郑国渠,从此“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然而郑国渠普及面积较小,只能惠及一方百姓。

念及至此,嬴政向乡亲父老们告辞,他立即乘车回宫。

“传三公,治栗内史入宫,商议大事。”

......

“陛下,左相正与太子议事,暂时来不了,右相、太尉、御史大夫至。”

嬴政点点头,左相没来,他并没有生气。

毕竟自己早已将权力交给扶苏,这是一种信任。

尽管扶苏还没有登基,已经开始行使部分皇帝职权,形成了罕见的一朝两帝局面。

让他先实习一下,趁早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嬴政对扶苏这个继承人的培养,可谓是煞费苦心,寄予非常高的期待。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福。”

嬴政点头示意,算是回了礼,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朕打算,挖掘运河,南水北调。”

短短的几个字,透露出来的信息量特别大。

三位大臣不约而同愣住,震惊的望向始皇帝。

“陛下,恕臣直言,此举不妥,也无必要。”说话的人,正是御史大夫卫沭。

先前那个要求加薪的御史大夫,已经被辞退了,卫沭刚上任不久,初生牛犊不怕虎。

“何出此言?”果不其然,嬴政的脸色瞬间一黑。

卫沭拜道:“陛下,臣知道陛下所举,可是为了关中大旱。”

“可是,南水北调并非小事一桩,将要花费巨量人力物力,而干旱,却不常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右相萧何冷哼道:“卫御史,此言差矣,陛下并非奢靡之君,实乃为民请愿。”

“那又如何?”卫沭皱眉,“你知道南水北调的代价有多大吗?这可是逆天而行,非三代人难以实现。”

“那又如何?你难道没有考虑过,当真正实现南水北调之后,将惠及多少黔首?”萧何据理力争,“关中本就沃土,水源充足后,会开垦多少荒田?能增加多少亩产,你有考虑过吗?”

“惠及多少,你我怕是看不到的。”

“所以,你的意思是,黔首们还要继续忍受突如其来的天灾?”

“......”

嬴政摆摆手,打断了卫沭和萧何的争论,他淡然道:“朕意已决!无需再议。”

卫沭见状,连忙闭上嘴。

“南水北调,影响深远,能否惠及关中,不可知,但求能惠及一方。”

“朕为始皇帝,当为天下黔首,开创大业,普惠众生。”

哪怕会背负骂名,他也要去做!

如果发现问题,并且想到解决方案而不去实行,这不符合嬴政的风格。

这时,太尉王翦抬起眼眉,说道:“陛下,工程之大,怕是要消耗百万人力,臣建议,不可急于一时。”

百万人,可能说得保守了。

言外之意,千万不要因为动工,而过分劳民伤财,以免引起祸端,那就得不偿失了。

治栗内史则是直接应下:“请陛下放心,臣立刻召集群才,半月内将改流方案,提交。”

嬴政点点头:“善。”

......

秦朝的南水北调工程,相比后世而言,并没有那么复杂。

将长江之水向北引流,重点在于解决关中地区的水资源供给问题。

河南也是南方,严格来说并不能称之为“南水北调”,只是相对而言。

因此,初步商定的方案是,从南郡(荆州)的长江口,人工挖掘“江汉运河”,穿过关沮口,与湖泊相连,再横穿到汉江。

此外,还需要扩充关中地区的河流支脉,或者挖掘人工湖蓄水。

饶是如此,放到古代,难度就等同于愚公移山。

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治栗内史给出来的预估完成时间是,至少三十年。

嬴政仔细审阅过规划,他叹了口气。

怕是自己在有生之年,看不到了,不失为一种遗憾。

公元前197年,秦朝“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动工。

秦朝动用了超过三百万人,将人工大运河一点一点的挖出来。

嬴政闲着没事干,便前往南郡,查看挖掘进度。

或许是因为陛下亲临,那群黔首们干活更加起劲了。

原本计划可能要三十年的时间,怕是二十年就能赶出来。

这个旷世工程的耗资是天文数字,因为劳工不是免费的,朝廷要花钱请他们干活。

幸好这个时代的秦朝非常有钱,能支撑得起这么庞大的财政支出。

公元前190年,江汉运河顺利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