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擦了擦额头的汗,回答道:“我家里只有老母亲一人,其他兄弟已在前线了。”
他虽略显青涩,但眼神坚定。
文士在登记簿上做了记号,抬头望向吕谦:“大人,这人家中无人照顾。
若他参战,恐影响日后生活。”
吕谦点头,沉思片刻:“那便将他安排在物资运输一线,虽不在前线,但仍能为城内尽一份力。”
吕谦深知这些百姓的难处,因此将独身青壮与有家庭照料的人分开。
将后者多安排在后方,避免在战事后赫沙城失去生产力。
随后,吕谦按区域将这些青壮分组,指派各组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兵,教他们基本的战斗姿势。
尽管时间短暂,但这份细致的安排令百姓们信心倍增。
他们自知并非孤身上阵,而是有伙伴、家人,守护同一片土地。
匠人们将一批批简易武器递到百姓手中。
吕谦带领一名退伍的老兵指导这些百姓如何持握武器。
他走到一名握着木棍的年轻人旁边,示范道:“两手紧握木棍末端,切忌用蛮力,找准机会就朝敌人下盘击去,能逼退就好。”
老兵们在空地上设下几个沙袋,模拟敌军的攻击方向。
一位老兵大声指导:“都听好了,遇到敌人朝上砸,不要急,稳住!
咱们农具虽笨,但只要准,敌人也不敢轻易靠近!”
众人纷纷跟着练习,虽然姿势略显笨拙,却不乏严肃。
一个农夫握着镰刀,忍不住问道:“大人,您觉得咱们真的能守住吗?”
吕谦看向他,目光如炬:“只要我们团结一心,这片土地便不会轻易失去!
赫沙城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若我们今日不站出来,谁还能替我们守护?”
他的声音坚定而温暖,百姓们在他的鼓励下纷纷露出一丝笑容,神情愈发坚毅。
在确认了每名青壮的基本信息后,吕谦将他们的家庭情况一一核对,避免独自支撑家庭的百姓被派至前线。
这不仅是对前线的支援,也是对未来城中生活的保障。
一名年迈的文士不禁轻声说道:“大人,我们做的这些安排,能否真正救下赫沙城?”
吕谦沉稳地回道:“我们的责任不仅是战时指挥,更是战后重建。
每一个青壮都是城中的支柱,他们的付出值得尊敬。
我们要确保,在胜利之后,赫沙城依然能重新焕发活力。”
他将部分年纪稍大的青壮安排在后方,负责运送物资和护卫妇孺,让年纪较轻、家中有兄弟的青年承担更多一线的守城任务。
这样一来,每个人都肩负了最适合的职责,既能确保百姓的贡献,也能保障家族的延续。
在完成分组和安排后,吕谦再次站在百姓面前。
朗声说道:“诸位,今日,我们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战,更是为家人、为家园。
敌人虽强,但只要我们坚定不移,赫沙城就不会倒下!”
百姓们一个个目光坚定,胸中燃起守护的信念。
持着磨好的镰刀、锄头,大家纷纷喊道:“守护赫沙城,不惧生死!”
吕谦注视着他们,心中百感交集,既为这些百姓的勇气动容。
也为即将到来的战斗而忧心。
正是这份深植于心的信念,让赫沙城在风雨中屹立不倒。
安顿好青壮年之后,吕谦来到另一边的妇孺聚集地。
面前是惊恐不安的孩子、满脸焦急的母亲,以及一些年迈的老人。
这些人正处于恐惧中,若不尽快安排妥当,不仅可能影响士气,甚至会引发混乱。
他走到妇孺面前,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柔声说道:“大家莫慌,赫沙城有各位将士和乡亲守护,我们不会让敌人越过这道城墙。”
小主,
他指着不远处的避难所。
温声道,“请各位随我到避难所,有专人保护你们,那里绝对安全。”
一名年迈的老妇人上前一步,颤抖着问道:“大人,家里年轻的壮年都要去打仗,我们这些老人和孩子,能……
能平安等到他们回来吗?”
吕谦握住老妇人的手。
眼神中流露出坚定的信念:“您放心,他们一定会平安归来。
我们会尽全力守住这片土地,守护大家。”
他这句承诺虽带着一丝沉重,却让众人稍稍安心。
在他的安抚下,妇孺们依次排队前往避难所。
文士们在避难所门口布置守卫,确保妇孺安全无忧。
吕谦站在一旁,目送着他们进入避难所,心中暗下决心。
自己无论如何也要保全他们的安危。
在赫沙城内战备紧张的氛围中,吕谦细心安置避难事宜。
却始终感到一丝难以言说的不安。
前几日捕获的敌方细作让他意识到,这座城池里恐怕还藏着别有用心之人。
吕谦心中一紧:敌军若在城中安插了细作,必定会伺机破坏防御安排,乃至泄露城防的要害。
若不尽快排查出这些潜伏的敌人,赫沙城或将因内乱而崩溃。
吕谦皱眉沉思片刻,随即悄声唤来几名精干的文士。
低声吩咐道:“敌军狡诈多变,恐怕城内已有内奸。
你们务必留意可疑之人,尤其是在城门附近逗留、打探的陌生人。
若发现任何异样,立刻报我。”
文士们神情凝重,明白此事的紧迫性,迅速分散到各个城门附近,暗中监视人群中的异常动静。
他们穿梭于百姓之间,装作普通行人,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每一个人。
夜色渐深,文士们的巡查愈发细致。
城东门附近灯火摇曳,百姓们来来往往,虽然大多神情匆忙,但眼中并未露出太多异样。
一名文士伫立在人群中,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周围的每一个面孔。
内奸通常会趁夜色行动,或打探哨位,或靠近守卫。
忽然,他注意到一名男子在城东门附近徘徊不定,时不时四下张望,脚步故意放慢,眼神闪烁。
文士心中一动,悄悄跟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