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不够,应试教育来凑。
老师说过,不会,也不能空着,最起码要写个“解:”……不对,要填满,阅卷老师怎么也会给一两分的。
可拉粑粑的劲的用了,手里的纸还是一片空白,一个字都没出现,“……”,翘了,写不上去……小香香说的是真的,要出于本心才行……
莫慌,没有要求时间,凝神静气,仔细想着下线时,恶补的各种姿势……歪了,知识。再回想以往经历过的幻境场面,渐渐有了感悟,余光一晃,差点道心不稳,瑶瑶手中的纸上已经出现了大段的文字,沃德天!竟然不是菜谱!
阿弥陀佛,无量天尊,阿门……闭上眼睛,连忙收拾好道心,又赶紧找回刚才的感觉,沉淀之后,文思如泉涌。
“本为心源,道自性起。我辈修行者所务之"本",非外物所求,乃是向内照见心性之根本。如同拈花示众,破颜微笑,直指本心即本性。仁为本体,道法自然,自性具足,皆在强调修行的根本在于回归本然清净的觉性。若舍本逐末,纵使广学经论、苦行修炼,终如逐浪浮萍,难见真章”。
“本在日用,道在平常。运水搬柴,无非妙道,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修行之"本"不在远山罕迹,而在当下此刻的起心动念。持守根本者,能于洒扫应对间炼心,在待人接物中修德。正如无名散人学成后仍能隐于鸿鹄学院,将修行化入劈柴舂米的平常功夫。此等本立,方是真功夫”。
得罪了颜兄,借用一下你的书院前辈事迹……
“本立则枝叶自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修行若得根本,则万法自然生发。如同种树先固其根,根深则叶茂;若只在枝叶上修剪,终是舍本逐末。听闻一故事,一海鸥问另一海鸥:如何是道?答曰:去码头整点薯条。此中深意,正是教人放下对‘道’的执着,回归喝茶吃饭的根本平常”。
也不知道彭博士知不知道海鸥是什么,薯条又是什么……
“今人修行常见三疾:贪多法门而失根本,求奇求异而忘平常,向外驰求而昧本心。实则应为‘得一善则拳拳服膺’,也是‘绝学无为闲道人’,在如今如此时局:但看脚下,守住‘本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