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前路茫茫

赵骥问刘焕:“你以前参加过筹款没有?”

“当然参加过”,刘焕是闽浙赣根据地的老兵,对这事儿熟练得很,“找个村子,先化装成做生意的进去跟老百姓谈话,了解清楚土豪劣绅平日里的所作所为,再召集全村开群众大会,罪大恶极、手里有人命的直接杀头”。

“罪不至死的就让他交出部分财产分发给老百姓,我们自己留下一部分当经费,还要让地主和佃农签订减租减息的协议……”

可刘焕也只是熟悉筹款的流程而已,他毕竟不是政工出身,对于具体的工作标准却也所知不详,比如到底占有多少土地算是地主,没收地主财产该以多少为准,减租减息究竟该减到多少。

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决定的,如果一味蛮干的话是会出大问题的。

比如博古主持中央工作后,就把地主的认定门槛定得太低,很多富农、中农也被逼到了红军的对立面,后来就连小商人都因为害怕受到打击而不敢来苏区做生意,使得根据地的物流严重短缺。

再比如减租减息的标准如果定得太低导致出借方完全无利可图的话,很容易导致贫农遇到个万一时根本借不到钱来应急渡过难关。

更关键的是,三人都对衢州的乡土人情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该挑哪里下手才不会立刻就引来敌人的围剿。

正自发愁间,曹路忽然低声发出示警:“有敌人!”

赵骥一悚,抬头只见有一队人押着一个五花大绑的戴眼镜读书人朝自己走来。

赵骥仔细一数,来的这支押送队共有八人,他们没有穿着军装,都是普通村民的打扮,不过其中有两人背着土制的火铳,其余人也都携着梭镖、大刀等冷兵器。

“是清乡队!”刘焕附耳对赵骥说了一声。

清乡队是比保安团更低一级的民团性质的武装,主要是地主用来镇压乡民的,不具备用于和军队作战的能力。

三人身处险境,不敢随意生事,眼下一招不慎就很可能因为暴露身份而导致救人不成反被咬。

何况他们现在也不清楚被抓这人到底是因为逃婚被抓回来的哪家少爷,亦或当真就是一个做了恶的斯文败类。

赵骥当即招呼刘焕和曹路站到边上让开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