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咏越想越觉得这个计划完美,看向陈六的眼神也越来越满意。
陈六察觉到了李咏的变化,心里面一阵发毛。
“领导,还有件事,我对华阳镇的具体水塘数量还不清楚,希望县里能帮忙统计一下,以便我能更准确地做预算。”
“另外,增氧机并不是所有水塘都适用,小水塘就没必要安装,而且电费也不是每家每户都能接受的。”陈六提出了实际的担忧,强调增氧机适合较大的水塘使用。
在如今的农村,尽管家家户户都通了电,但很多人家并没有真正使用。对于他们来说,电和那些电器设备更像是装饰品,因为连基本的灯泡都没舍得买。
陈六的家庭也是在赚到了一些钱后,才开始享受电力带来的便利。要是有增氧机就好了,陈六心中默默地想着,但他也不确定这个时代是否已经有了这种设备。
李咏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儿,然后小心翼翼地问道:“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陈六回答说他有两个想法。第一个是让农业收购公司出资,从村民们那里租赁水塘,自己来经营养鱼场。
“我们还可以选择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他继续说道,“虽然传统鱼塘的亩产量大约是一千斤左右,但不同种类的鱼产量会有所差异。”
“我们不仅可以在池塘里养鱼,还能结合饲养家畜、家禽以及种植蔬菜等多方面的农业活动。”
陈六解释道,“通过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后的废料,我们可以节省能源,保持生态平衡,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李咏听着陈六的话,眼睛越来越亮。
“那么,县组织将协助说服村民,如果他们不愿意参与鱼塘项目,我们将由农业公司租用这些水塘自行管理。
对于愿意参与但没有资金的村民,我们可以先租赁他们的水塘进行操作,或者直接采用传统方法,并派遣技术人员提供支持。”
陈六点头表示同意,但提出了一个条件:“只要是我们在扶持的项目,收获的鱼必须卖给农业收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