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今天的理发经历一样,我的母亲帮我剪头发的时候,他很快也很熟悉我的头型,基本上是不会超过5分钟的,但这么短的时间内,我却能感受到无比的亲切,无比的自然,我毫无违和感,我甚至是放空大脑,什么也不会去想的,因为这时候没有我需要去担心的东西,母亲会处理好这一切,如果我的头发剪偏了那么这才是不正常的……
而这位理发师帮我剪了足足将近10分钟,或者说更久,我却过得无比的无聊,无比的煎熬……我甚至想到在多年以后,母亲年老再也拿不动理发刀……万一她再也不能帮我剪头发了,那么该是多么悲凉的一件事……这很长的时间我想了好多,让别人帮我剪头发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对于我这种从小就是母亲帮我剪头发的人来说,这更是一件大事,一件更容易让人触景生情的大事。在这件事情上我是很敏感的,事后我用手机记录到这一部分时也不由声音呜咽起来。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神,如果我真有其他的人格,那么能告诉我……那个久远的未来我能承受得住吗?
有时候我真的有一种感觉,所谓的作家其实就是大冤种,他们多情,所以自伤。他们为自己而感悟,也为他人而感悟,为自己而哭,也为他人而哭……真的是闲的没事干,吃力不讨好。
我这辈子是注定要为了他人而战的,这就是我的选择,我的正义,不为别的,只因为他们付出的够多。世界上本来没有英雄,所以我们才渴望英雄,才有人去成为英雄。
那么这个我是否又能成为他人的英雄……成为父母的英雄……成为自己的英雄呢?说了这么多,也许需要英雄的是我自己呀。
我最近看了一部动漫,讲述了一个刺客后来在小鸡岛上成为理发师的故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未来其他路走不通的时候,回去跟我妈学学剪头发的技巧,继承家业。然后和动漫里的那个主角一样开一家理发店,然后旁边再拉过来一辆卖牛杂的小车辅……要是我的未来真是这样,那么我可能要先冷笑一分钟,然后认清现实。毕竟我并不是什么刺客,而是个普通的大学生。
在我的普通作品里,也就是偏现实的作品,常要以我身边的真实例子作为故事题材,就比如说这篇《大学生历险记》,我当然是不会透露真名的,所以我经常会用“阿疯”这一个角色来代表我,至于我为什么用这个名字还是挺有深意的,如果有机会我应该可以写出来。围绕着这个名字,我还同时写了两部小说:《阿疯正传》——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描写,简单点说就是写实,类似于回忆录,贾平凹也曾对这一题材进行过评论,不过当初那个年代对于回忆录的分界并没有很清晰,不知道现在是如何了,我也没有多少去了解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