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手掌是一个小圈,手腕也是一个中圈,步法是一个大圈,身体是一个虚圈,以虚连实,阴阳交合……根据具体的情况以及距离,你要调节每一个圈的大小……当你欲刚时,身体发力,你的虚圈稳定你的身形以作做支撑,然后所有的圈相互缠绕,无论大圈还是小圈都把他们用一个点连起来,而这个点就是出力点。欲柔时,也就是放轻松,这也就是我们常规性的练习,老师教我们的这套里实际上大部分都是柔,尽量展开自己的身体,但是又要有度。自我的感觉就是,有些东西好像只能自己领悟。
就比如说一些动作,看起来很僵硬,做起来好像也不连贯,但实际上你这是在模仿,印多了以后,你就会尝试怎么样把这个动作做轻松,而这个过程就是让这套武功适应你的身体,而不是让你的身体适应这套武功。
我无法形容那种感觉,就是感觉“动”,虽然说这种拳一般打的很慢,但是你就是感觉他很有“动力”。当你放松以后,其实身体一展就能做出相应的下一个动作了。
这种武学很有道家的感觉呢,基于幻想以及理论而开发出来的武功,然后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在我看来像这种武功下限很低,但是上限也很高。如果想要真正习得那种太极“杀拳”,恐怕也只有那种天之骄子了,或者日夜不停练习的武学宗师。
而我只是想养养生而已 ,吃不了那种可以参加太极拳比赛的苦。太极拳的机动性表面上看起来的确比散打之类的要差上很多,尤其是在现在,所有的运动都局限在脚底下那一个圈,这一个圈决定了你的运动范围,是人为画出来的一个圈。
说实话,我感觉有一点不合理,我们这是太极拳,而不是相扑啊。这样岂不是固化了太极拳的思维?我曾经跟教练和师兄打的时候,我就有过那种神奇的感觉,像这种脚底成圈,练的是一种根,我们也称之为“定力”或“下盘很稳”。
但是太极拳机动性差,他差的只不过整体上而言,比如说在一个大范围内的移动,如果你是一个使用太极拳的人,那你就会发现太极拳的套路当你放一个位置以后,你可能会发现难使出来或者非常难调整。
我同时学过跆拳道,散打以及太极拳三种武术,能感受到这种细微的差别。就举一个我比较擅长的例子:散打他很灵活,可攻可防,难以预测,并且很容易对下一步进行反应,因为它的下盘始终是弹跳着的,重心总是能够很容易地带到另一个位置,用老祖宗的话来说,就是让你体内的气“均匀的传播”。好让你的每一个肌肉达到一种良好的状态以及活跃的状态。
小主,
但是太极拳就不同了,一个人你同样是练武术,练了一年散打的人去打练一年的太极拳的人,那么太极拳的人肯定是输的。我总是感觉太极拳是一种文理双修的武功,我练太极拳的时候,我所感受到的气并不是很均匀的传播,他更像是一个旋转着的太极图,归根结底就是指我的整个身体,也就是我上面说的虚圈,由这个圈引发出更多的实,然后这些大大小小的圈就传播到身体的各个地方,形成“旋气”。这和我练散打的时候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我练散打的时候总感觉身体很饱满,很实在,该是什么那就是什么。而当我练太极拳的时候是一种比较轻飘飘的感觉,感觉整体很轻,但是局部又很重。
由于以前散打的习惯,我现在练太极拳的时候总会多多少少沾上一些那种刚硬的色彩,不过这正好让我看清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与差距。
我认为我所学的东西都是有共同之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