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老兄弟们照样喝的东倒西歪,被张昭让内侍们扶着送回去了,但他自己却有些睡不着。
本来向西开拓,其实并不缺手下这般老兄弟那些钱,至少是目前不缺,但张昭还是要把他们给绑上车。
因为武装殖民这事,风险其实不小,虽然张昭捆绑了河西佛门,把河西佛教改成了一个以儒家以直报怨等为核心的另类天方教。
张昭的无上天大慈法王都成了跟真主和耶和华差不多的存在,但仍然会面对不小的反扑。
毕竟没人愿意丢掉自己的权势和富贵,可以预见的将来,河中、天竺、呼罗珊等地的贵族们,反抗浪潮不会太小。
若是单单由张昭自己的子孙去夏君夷民,全靠朝廷甚至单单皇帝的意志去推动,张昭也很难预料之后的情况。
说不得失败几次之后,哪怕就是他这个开国之主,也不一定还能推得动,就别提继位的子孙了。
这世上,有好处的事说的是人干,完全赔钱的事,肯定是干不长的。
毕竟当年周天子夏君夷民其实挨着并不远,还有黄河可以作为‘高速路’来沟通。
但是河中和天竺,有了天山和大漠的阻隔,千山万水下,文化、人种都不同,不是那么好搞定的。
所以必须要把老兄弟们都拉进来,大家都投了钱,群策群力先搞出几个典型。
有了桥头堡和示范区,才能吸引其他人参与进来,说不定最后能搞成全民行动的热潮。
投资的人多了,也才不至于两三次甚至一两次失败,就会动摇整个政策。
而且对于龙韬院,张昭还有另外的想法,在张昭心中,它不但是向西拓展的摇篮,还可以是十几年后向东拓展的摇篮。
这个东,可不是朝鲜那个大东国,也不是日本夜郎自大的东边天子,而是更东边的美洲。
按照此时的生产力条件,殖民美洲完全是痴人说梦,张昭也不会脑洞大到去有这个想法。
但是由皇家推动,经过十次、二十次的失败,或者经历十年二十年的尝试,还是有可能到达美洲的。
张昭想了一下美洲的特产,比如玉米、红薯、土豆、陆地棉、辣椒、花生、西红柿、菜豆、南瓜。
随便哪一样,那都是天赐之宝,特别是前三样,那是能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好东西。
这哪怕就是花费五十万贯、一百万贯甚至两三百万贯,那都是值得的。
这个钱,他张昭出!
若是玉米、土豆能早几百年来中国的他土地上,哪怕它们不可能像后世的玉米、土豆那样高产,但就是一亩提高一百斤的产量,都是了不得的进步。
到时候有了充足的食物,到十一世纪中国就能有超过一亿甚至两亿的人口,那还用说这个意义吗?
因为历史上十一世纪全世界的人口,也就不过三亿多一点,扣除北宋初的两千万连三亿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