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跟这些唐狗拼了

天水府,麦积山,六法宗出资请来的匠人,正在修复兴建于五胡十六国时期,成熟于北魏的麦积山石窟。

张鉊这就在不远,处一座名为交龙寺的小庙中,以全素斋宴请麾下文武。

这其实不太符合六法宗的规矩,因为六法宗根本不禁腥,只在荤上有所戒律,但也没中土佛门那么讲究。

所谓荤腥,其实应该分开来解释。

腥才是指肉食,即鸡鸭鱼肉这些带有强烈土腥味和血腥味的食物。

而荤,是指有浓烈气味的蔬菜,大多是调味品,比如大蒜、葱头等。

在六法宗教义中,并不忌腥,只是要按三净肉的标准来,即眼不见杀,耳不闻杀,不为己杀三条而已。

这其实并不是张鉊或者六法宗的这一票大德们要标新立异,而是六法宗的性质决定了的。

中原的和尚可以躲在名山大寺等着香客上门,但六法宗的僧人,最大的任务就是传法。

此时长途跋涉可不想后世那样轻松,那是真正的苦力活,不吃肉光吃粗粮,根本没人顶得住。

而且六法宗的传法对象大多是高原、草原上的牧民,这些地方不吃腥,哪来的那么多粮食给你吃。

对于荤,则只允许晚上一顿有,因为你是传法的,要到处去讲经的,一出口就是一股子大蒜味,岂不是太丢形象了。

但张鉊今日在这交龙寺办全素宴,是有道理的,因为他要为张贤存加入一点点宗教的光环,做这种事,搞出大鱼大肉大碗酒,确实不好。

既然确定了让张贤存去大理国后要做的事,是打通一条去天竺的通道,收服南下的白狼羌,将大理国从边陲变为下一个河西,那么光靠军事就是不行的。

伴随张贤存南下的,必然还有六法宗。

此时的大理国,也举国信佛,段家人甚至在此后,历代帝王中都多有舍身出家的。

而现在大理的高僧,基本都是朗达玛灭佛后,从高原上跑到大理去的,只有一小部分是走古天竺道到大理去的天竺番僧。

这两拨僧人解析经文的时候多有分歧,本身又依附于大理当地不同的实权派,因此斗争十分激烈。

现在是依附权臣董加罗的番僧派站了上风,历史上要到大理第四位国主段思聪中后期,本土僧人依靠高氏势力膨胀,才彻底将番僧派打翻在地,并形成了有大理特色的佛教。

甚至在这此后,大理国的和尚可以读圣贤书,以释儒的身份考科举做官。

现在既然张鉊来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时候,那怎么还能让他们两方相争呢,肯定是要去直接让他们都成为无上天的信徒啊!

所以,张贤存不能单纯以一个中原王朝收复南中的君王身份前去,还应该以一个宗教领袖的身份去。

正好现在大理国的本土僧,处于人数众多但在官方上被压制的地位。

他们追根朔源的青塘佛门,又大部分皈依了六法宗,张贤存这么一去,简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全占了。

交龙寺并不是什么大寺庙,它并不是官修,甚至都不是地方大门富户修建,而是当年开凿麦积山石窟的工匠以及普通士兵集资修建的。

交龙寺,原本叫做蛟龙寺,当年开凿麦积山石窟的时候,人们笃信麦积山中有一即将飞升而去受雷劫的蛟龙。

工匠和士兵们害怕蛟龙飞升时,麦积山会垮塌将他们掩埋,于是专门建蛟龙寺安抚,使此蛟龙也得以享受香火,不做那飞升时地动山摇之事。

张贤存在交龙寺中身穿亲王冕服。张周的冕服与大唐极为类似,只是在冠冕的旒和帽卷等处以及玄衣与中单的下摆上,多饰以银白边,彰显张周金德,以区别于大唐的土德。

张贤存昨日就到了交龙寺,随后在交龙寺的静室中,禁绝饮食,颂唱了七个时辰的六法宗经典。

众人到了之后,张贤存才换下身上的素白僧衣,沐浴更衣、焚香祷告完毕,方才换上亲王冕服。

张鉊则换上了皇帝朝服,依足礼仪和程序,晋封鄯善侯张贤存为开府滇国公。

关于封号,张鉊考虑了很久。云南历史上,出现过两个封号,一个就是众所周知的滇,另一个就是唐玄宗封给皮逻阁的云南王。

张鉊现在要把云南王封给张贤存,那意图就太明显了。

大理段氏虽然在边陲,但他们不是聋子也不是瞎子,更不是傻子,你这云南王一封,谁都知道你想干什么了。

滇国公,这就要好很多,自楚将庄蹻入滇,秦始皇又派大军灭滇国行郡县后,滇这个国号,也就带有了一定中原朝廷方国的意味,至少不像什么夜郎、牂柯那样不正统。

而且现在先给国公,也可以避免一步封到王,引起大理国的警觉。

至于之后是不是一直让张贤存用滇为号,那就要看张贤存和郭荣、章飞、张永德等人干的怎么样了。

干得好了,以楚为号,也不是不可能,反正历史上首任滇国王庄蹻就是楚将,传承上也勉强说得过去。

小主,

而爵位开府滇国公中,这个开府两字,那就更不寻常了,这可不是开府仪同三司那个开府,而是开霸府。

所谓霸府制度,就是汉末三国时期流行的一种制度,一种臣下用来架空主上,或者皇帝用来收拢权力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