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想起张鉊当初在天竺,是怎么给所有人一顿暴打的了。
于是,不敢进又不想退的呆了几个月后,这些天竺和尚就和崇圣寺的阿吒力派给接洽上了。
正好阿吒力派在老早之前就担心六法宗进入大理,也对此有些预案,算得上是瞌睡遇到枕头。
两方一合计,就准备将信仰阿吒力派的丽水节度使(密支那)、永昌节度使(保山、腾冲)、银生节度使(普洱、景洪)一带的各族人带走一部分去天竺。
同时,波罗王国也已经做好了退守到天竺东北的准备,双方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这次贝叶上书。
张鉊淡淡一笑,他知道这个计划是有一定可行性的,蜀身毒道虽然险峻,但不是不能通人。
而且此时的大理国,可不是单单统治着云南,还统治着后世的缅北大部和老挝,这些地区,就是蜀身毒道入印度的关键地区。
历史上傣族的阿洪王国就是通过这条路,缓慢迁徙到印度东北部的。
那些后世网络上看着跟中国人差不多的阿萨姆邦、曼尼普尔邦居民,大多就是阿洪王国的后裔。
而这些家伙提出的条件,就是张鉊同意他们带走一部分大理武士和上千套铁甲和皮甲,同时赏赐一些锦帛、盐糖茶等。
张鉊闭上眼睛思考了一下,蜀身毒道按照锦衣亲卫的了解,沿途的补给站和道路情况,最多能允许两个月内通过一千人的样子。
要像历史上傣族外迁建立阿洪王国那样一次性迁徙上万人的话,那就需要一路走,一路定居,最终花上好几年才能走到目的地。
这也是阿吒力派和天竺番僧会向他上书的原因,时间拉的太长了,很可能他们还没迁徙多少人,大理就已经亡国,所以必须要得到张鉊的允许。
也不是不能同意,思考了一会之后,张鉊得出了这个结论。
阿吒力派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但凡这种宗教冲突,除非用屠杀殆尽的手段,不然几十年都解决不了。
现在既然阿吒力派愿意将其中的骨干虔信徒送走,也算是一件好事。
他们走后的空缺,就填一批滇东黑爨二十一部的人过去,黑爨二十一部留下的空缺,就正好移一批汉人进来。
而南中地区原本就有的汉人大族,则可以迁移到阳苴咩城和善阐府去拱卫张贤存。
于是,基本思考完毕的张鉊,立刻召见了朝中宰辅以及各昭武学士,让他们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做成计划。
。。。。。
盐在古代来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贵重物品,用量少,价格高。
且在这个时代,不管是大户还是小门,一般都不会囤积大量的盐,贵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玩意他不是很好储存。
一般家庭储盐,大多就是用陶罐密封起来储存,但罐子也是有数的,不可能都用来装盐,且用量少,一下买太多也不划算。
所以在古代,有条件能大规模储盐的,就只有盐场和官仓了。
这得亏是在古代,食盐具有价格贵、储存不易等特点,这才使得大规模的倾销有了可能。
要是在后世的话,几块钱一包的盐,会让倾销成为了痴人说梦,这时候就该用谣言来引发挤兑了。
绍明八年,公约93年,七月初,阳苴咩城的居民早就在等着天黑了,各家的丁壮健妇手中,也都拿着准备好的瓶瓶罐罐。
所有人脸上都有些神神秘秘的,因为他们不约而同的收到了一个消息。
有一位很神秘但很有能量的大人物弄到了一批精盐,为了给家中病重老母积阴德,所以愿意以不到官盐价格五成卖给国中的贫苦人。
当然,这是私盐,肯定是要背着人的,因此只在天黑之后才会有销售。
而此时的阳苴咩城及周围城镇,还处于一个权力真空之中,因为国王段思聪,清平官高方等都已经去往善阐府了,这就使得锦衣亲卫可以从容收买和渗透。
更重要的是,有了阿吒力派中上层僧官的悄悄支持,这个计划,可以得到更完美的实施。
于是,阳苴咩城的百姓,在黑暗的光线中,第一次非常便宜的买到了相当多的食盐。
每家每户都把自己能拿出来的钱(贝币),都换成了装满了所有瓶瓶罐罐的宝贵食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同时,从寺庙和其他途径得到大量廉价盐然后售卖出去的大族、马帮豪商们,也赚取了大量的钱财。
只不过,他们得到的这些钱财,全部都是贝币。
然而七八天后,惊悚的一幕就来了,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如同海啸一般的稍劣质贝币,铺天盖地的涌入了阳苴咩城。
更有不知道哪里来的人,用这些贝币疯狂的购买生活必须的米粮。
三天之内,他们就将阳苴咩城的粮店扫了个精光,开始还有地方大族趁机售卖陈粮,但是卖着卖着,他们发现对方的贝币几乎是无穷无尽的,多到他们都有些心慌。
市场上的粮价,开始呼啸着就往高点奔去,而百姓们刚刚买了大量的盐,基本都没留多少买粮的钱,但粮价已经飙升到了他们看不懂的地步。
原本能买十天粮的钱,现在只能买到一顿,恐慌开始四处蔓延,迅速从小门小户冲击到了大量的大族豪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