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卓有成效

而那些之前逃荒在外的灾民们,收到消息后,也回头赶回咸阳。

太子甚至担心,这些灾民们除了咸阳县的灾民,还会混杂其他地方的灾民。

可是杨安告诉太子,外地的灾民只能领到米粥,而咸阳县的官粮是根据户口发放的。

也就是说,外地的灾民,即使到了咸阳,也只能喝上暂时充饥的米粥,并不能领到赈灾的官粮。

如果想领到官粮,他们还是必须回到户口所在地。

而且,杨安下令,因为官粮已经发放到灾民的手中,早已取消多数米粥点的供应,只留下县城之外的几处米粥点,用于供应路过的灾民。

在咸阳开仓放粮的同时,杨安和太子也抽时间到附近的几个县城去视察了一番。

附近的几个县城,受灾情况跟咸阳基本差不多,但是好在没有发现趁机敛财的官吏。

杨安和太子甚至发现,这些赈灾的普通官吏中,同样有一些真心为灾民办实事的基层小吏。

在视察的间隙,杨安也抓紧时间,为太子写好了一本奏章。

这本奏章的目的主要是三个。

一是说明太子在赈灾路上的所见所闻,亲身体验到民间疾苦。

二是说明有官员居然趁着朝廷赈灾之机,大发国难财,太子是如何进行处理,

同时太子也提出了如何预防和减少贪污腐败的措施,这些措施也正是杨安向太子建议的六条制度,

而制定者六条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赏罚分明:清正廉明者重赏,贪污腐败者严罚。

三是说明百姓们在领到朝廷发放的官粮之后,是如何对隋文帝感恩戴德,口呼万岁。

由于这一年的关中大旱,是隋文帝建立大隋之后,从所未见的天灾,再加上贪污腐败之人祸,使得百姓们更是难上加难。

杨安在突出这些内容的同时,也突出了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隋文帝的英明决策。

正是隋文帝做出了开仓放粮的决定,才避免了更多的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无家可归。

因为隋文帝英明的决定,百姓们更加拥护隋文帝的统治,大隋的基业,也更加稳定。

但仅仅是隋文帝的英明决策还不够,因为这些决策,需要底下的官员去执行。

一旦底下的官员,不顾老百姓的生死,趁机敛财,则不但辜负了隋文帝,同时也坑害了对隋文帝感恩戴德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