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紫禁城的琉璃瓦在月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而御书房内,却是另一番景象。烛火摇曳,将朱元璋与刘伯温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映在古朴的墙壁上,显得格外庄重而神秘。
朱元璋缓缓站起身,踱步至窗前,望着窗外深邃的夜空,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沉重:“伯温,朕这一生,征战沙场,开创大明,为的是让后世子孙能享太平。可如今,这储君之位,却让朕难以抉择。”
刘伯温紧跟其后,躬身道:“陛下,储君之选,关乎国本,确需慎之又慎。朱标殿下虽仁德兼备,但身体之虞,确为隐忧。陛下何不广开才路,兼听则明?”
朱元璋转过身,目光如炬,仿佛能洞察人心:“伯温所言极是,但朕更希望,这储君不仅能守成,更能开疆拓土,让大明之威,震慑四方。”
与此同时,在紫禁城的一隅,宇文轩与麻震天正带领他们的团队,在秘密的地下密室中召开紧急会议。烛光微弱,却照亮了他们坚毅的脸庞。
宇文轩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我们穿越至此,不仅是为了见证历史,更是要利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帮助大明稳固基业。眼下,储君之选,便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麻震天点头赞同,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没错,我们必须确保选中的储君,既有仁德之心,又有治国之才。我想,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暗中观察各位皇子的表现,二是通过我们的影响力,引导朝臣的舆论。”
鬼宇在一旁插科打诨,试图缓解紧张的气氛:“嘿,我说两位老大,咱们是不是得先搞定宫里那些锦衣卫?不然,咱们的消息还没传出去,就被他们一锅端了。”
王胖子立刻接上,捧哏道:“对头,对头!还有啊,咱们得想个法子,让皇上知道咱们的存在,毕竟,咱们可是带着诚意和智慧来的。”
柳毒姬轻笑一声,诙谐道:“不如,咱们就来个‘毒’计,让皇上见识见识咱们的手段?”
众人闻言,皆是一笑,紧张的气氛瞬间缓和了许多。但宇文轩知道,这只是短暂的轻松,真正的挑战还在后头。
次日,朝堂之上,气氛异常凝重。朱元璋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扫过下方众臣,心中暗自思量。徐达、常遇春等武将,皆是一脸严肃,而文臣之中,刘伯温更是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就在这时,一名锦衣卫匆匆入殿,跪倒在地,手中捧着一份密报:“启禀陛下,近日京城内外,似有异人出没,行踪诡秘,疑似……”
朱元璋眉头一皱,打断了锦衣卫的话:“哦?异人?你且说来听听。”
锦衣卫便将宇文轩与麻震天等人的情况简要禀报。朱元璋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随即下令:“传朕旨意,命锦衣卫暗中调查此事,务必查清他们的来意。”
夜幕降临,宇文轩与麻震天带领几位暗影阁成员,换上了夜行衣,悄然潜入了几位皇子的府邸。他们利用各自的特长,或潜伏,或监听,试图从皇子们的日常言行中,找出最适合继承大统的人选。
在朱标的府中,他们听到了朱标与侍从的谈话,言谈间透露出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和对国家的忧虑,让人不禁动容。而在朱棣的府中,他们则感受到了朱棣的雄心壮志和果断决绝,仿佛能预见到他未来征战四方的英姿。
然而,正当他们准备撤离时,一股莫名的危机感突然袭来。只见一群锦衣卫如鬼魅般出现在他们周围,将他们团团围住。
面对突如其来的锦衣卫,宇文轩与麻震天面不改色,迅速制定应对策略。他们利用暗影阁成员擅长的潜行与幻术,与锦衣卫展开了一场智勇双全的较量。
鬼宇和王胖子则在一旁插科打诨,用幽默的话语分散锦衣卫的注意力,为同伴争取逃脱的时间。而柳毒姬则悄悄释放出毒雾,让锦衣卫们措手不及,纷纷倒地不起。
最终,在众人的默契配合下,他们成功摆脱了锦衣卫的追捕,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回到密室,宇文轩与麻震天等人围坐一圈,脸色凝重。他们知道,今晚的行动虽然惊险,但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观察皇子们的表现,同时,也要让皇上知道我们的存在和我们的诚意。”宇文轩沉声道。
麻震天点头:“没错,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为大明制定一套更为完善的治国方略,让皇上看到我们的价值。”
众人闻言,皆是精神一振,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明在他们的帮助下,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然而,就在他们满怀信心地准备实施下一步计划时,一个更加惊人的秘密悄然浮出水面——原来,在朝中,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股更加神秘的力量在暗中操控着一切。这股力量,究竟是谁?他们又有何目的?而这一切,又将如何影响大明的命运?
紫禁城的晨曦被金色的阳光轻轻揭开,琉璃瓦上闪烁着柔和的光芒。御道两旁,文武百官身着朝服,队列整齐,静候着即将举行的立储大典。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既紧张又期待的气息,仿佛连风都屏住了呼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元璋身着龙袍,面容威严而庄重,缓缓步入太和殿。他的每一步都显得那么沉稳,每一步都踏在了历史的节点上。殿内,朱标已候在一旁,眼神中既有对父皇的敬畏,也有对未来的憧憬。
随着司礼监太监尖细的嗓音响起,大殿内顿时鸦雀无声。朱元璋手持黄绸卷轴,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终停留在朱标身上,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朕之长子朱标,自幼聪慧,仁德兼备,深受朕心。今朕年迈,恐时日无多,为保大明江山永固,特立朱标为储君,以承大统,钦此!”
朱标闻言,双膝跪地,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声音哽咽:“儿臣朱标,叩谢父皇隆恩,定当不负所望,勤勉治国,以慰父皇在天之灵。”
这一刻,父子间的深情厚谊,让在场的所有人动容。朱元璋的眼中也闪过一丝泪光,但很快被坚定所取代。他知道,这一决定不仅关乎国本,更是对大明未来的期许。
与此同时,在紫禁城外的一处隐秘宅邸内,现代探险队正紧锣密鼓地筹谋着。宇文轩与麻震天相对而坐,桌上铺满了地图和战略图。
“震天,我们必须加快步伐,将我们的军事思想融入大明的治理之中。”宇文轩眉头紧锁,语气中透露出紧迫感。
麻震天点头表示赞同:“确实,但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朱标虽仁,但缺乏实战经验,这正是我们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
“我提议,我们可以从军队改革入手,引入现代训练方法和战术理念,提升大明的军事实力。”麻相在一旁补充道,他精通诗词,却也能在军事上提出独到见解。
苏晴晴则担忧地看向他们:“但这样的改革势必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我们必须谨慎行事。”
李锋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抹决然:“无论如何,为了大明的未来,我们必须一试。我会负责训练新军,确保他们成为大明的钢铁长城。”
立储大典之后,朝堂之上并未因此平静。一些老臣对朱标的仁政表示担忧,认为他过于温和,难以驾驭复杂的朝政。而另一些则对朱棣的雄心壮志表示赞赏,认为他才是更适合继承大统的人选。
朱元璋深知这些暗流涌动,但他已下定决心,不再动摇。他召见了刘伯温,两人密谈至深夜。
“伯温,朕知你心中所想,但朱标之仁,正是大明所需。朕要的是一个能够守成,又能开疆拓土的储君,而非单纯的武将。”朱元璋语重心长地说。
刘伯温点头表示理解,但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陛下,朱标虽仁,但朝中不乏野心之辈。微臣建议,加强锦衣卫的监视,确保储君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