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这可是一道多么美味的菜肴!

“原来是这样。”

栾老板轻轻颔首,杜东来说道:

“开个小摊还能做到这么精细的选材,年轻人可做不到这一点!”

“那肯定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傅了。”

栾老板赞同地频频点头:

“嗯,有理!”

杜东来稍作停顿后继续讲述:......

“接下来就是烹饪过程。”

“能达到这种水平的红烧肉,其中的工序必不可少。”

“无论是烙皮、过冰水、酥化表皮、过油,再到炖煮收汁,所有繁琐的步骤一道都没省略。”

“且火候掌握得极其到位。”

“嗯嗯。”

这时,陈大章附和道:

“我品出了味道,这红烧肉用的是真正的黄酒,而非普通的烹饪用酒。”

“这证明了这厨师的严谨。”

随后,他又补充说明:

“其实我们鲁菜里也有类似的红烧肉。”

“确实。”

另一声音插入,众人望向发声处,看见是马大爷正缓步入内。

栾老板迎上去招呼:“啊,马老!”

马大爷笑眯眯地说:“哦,你们丰泽园这是全员出动了,都来看这小小摊子的菜色?莫不是想搅个局吧?”

栾老板回应道:“您这样美食行家都在这儿,我们怎敢有此想法呢!”

随后他转向傻柱:“赶紧给马老找个位置,让他也试试这道菜。”

傻柱愣了一下,但很快便站起身,手中托着的碗也随之放下。而马大爷毫不推辞地坐下,说道:“哟,太感谢了!我这个老家伙,最爱尝试美味的食物了。”

说罢,他立刻夹起一筷子品尝起来:“恩,这红烧肉做得真棒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听完马大爷的话,栾老板请求道:

“马爷,您学问渊博,何不来谈谈这红烧肉的背景?”

“好啊!”

马爷点头应承。

他边往嘴里送入一片肉,边咀嚼边述说着:“提到红烧肉……据《闲情偶寄》李渔所记,美食之所以流传于世,东坡肉就是最好的例子。尽管在东坡肉前已有红烧肉的存在,但因苏轼(苏东坡)的缘故,红烧肉广为人知。”

“若要提及代表作——那么可以说,东坡肉即是红烧肉的经典形态。”

“话说苏东坡在黄州任职时,曾留下‘慢加火,少注水,时机恰好其味美’之语,此后,苏先生一生中,有五个地区与红烧肉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出生在眉山,最后逝世于常州。”

“期间还曾在黄州、惠州、以及现在的海南省——即过去的儋州,驻留过较长时间。”

“据历史记载,直至离世,他对红烧肉的喜爱依然未减。”

“黄州版的东坡肉特指一种糟烧方式;”